企业如何设置灭火器最佳保护距离?
企业如何设置灭火器最佳保护距离?
企业如何在火灾发生时迅速有效地扑灭初起火源?根据《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50140-2005》,不同危险等级的A类、B类、C类火灾场所对灭火器的最大保护距离有明确要求。例如,在严重危险级的A类场所,手提式灭火器的最大保护距离为15米,推车式则为30米。这些规定不仅考虑了国际标准,还结合了我国实际情况,旨在确保人们能够及时取用灭火器并迅速控制火势。了解并正确应用这些标准,是企业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一环。
企业设置灭火器的重要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十六条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配置消防设施、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并定期组织检验、维修,确保完好有效。企业作为人员密集、物资集中的场所,设置灭火器不仅是法律要求,更是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企业财产安全的重要措施。
灭火器配置标准与保护距离
企业设置灭火器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场所的火灾危险等级、火灾类型、建筑布局等。根据《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不同类型的火灾场所对灭火器的配置有不同的要求。
A类火灾场所(固体物质火灾)
- 轻危险级:单具灭火器最小配置灭火级别为1A,单位灭火级别最大保护面积为100㎡/A,手提式灭火器最大保护距离为25米。
- 中危险级:单具灭火器最小配置灭火级别为2A,单位灭火级别最大保护面积为75㎡/A,手提式灭火器最大保护距离为20米。
- 严重危险级:单具灭火器最小配置灭火级别为3A,单位灭火级别最大保护面积为50㎡/A,手提式灭火器最大保护距离为15米。
B类火灾场所(液体火灾或可熔化固体物质火灾)
- 轻危险级:单具灭火器最小配置灭火级别为21B,单位灭火级别最大保护面积为150㎡/B,手提式灭火器最大保护距离为24米。
- 中危险级:单具灭火器最小配置灭火级别为55B,单位灭火级别最大保护面积为100㎡/B,手提式灭火器最大保护距离为18米。
- 严重危险级:单具灭火器最小配置灭火级别为89B,单位灭火级别最大保护面积为75㎡/B,手提式灭火器最大保护距离为12米。
C类火灾场所(气体火灾)
C类火灾场所的灭火器配置基准应按B类火灾的规定执行。
灭火器的设置要求
企业设置灭火器时,应遵循以下要求:
- 灭火器应设置在位置明显、便于取用、不影响安全疏散的地点。
- 灭火器的摆放应稳固,铭牌应朝外,手提式灭火器宜设置在灭火器箱内或挂钩、托架上,其顶部离地面高度不应大于1.50m,底部离地面高度不宜小于0.08m。
- 灭火器不宜设置在潮湿或强腐蚀性的地点,当必须设置时,应有相应的保护措施。
- 灭火器设置点的环境温度不得超出其使用温度范围。
灭火器的检查与维护
企业应定期对灭火器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根据《建筑灭火器检查内容、要求及记录》,灭火器的配置、外观等应每月进行一次检查,其中候车(机、船)室、歌舞娱乐放映游艺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堆场、罐区、石油化工装置区、加油站、锅炉房、地下室等场所应每半月进行一次检查。
在检查中发现灭火器存在机械损伤、明显锈蚀、灭火剂泄漏、被开启使用过或符合其他维修条件的灭火器,都属于达到灭火器需要送修的具体条件,需要及时地进行维修。特别注意的是:只要达到或超过维修期限,即使灭火器未曾使用过、日常检查正常,也应送修。
灭火器的报废
灭火器应定期维护、维修和报废。灭火器报废后,应按照等效替代的原则更换。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灭火器应报废:
- 筒体锈蚀面积大于或等于筒体总表面积的1/3,表面有凹坑;
- 筒体明显变形,机械损伤严重;
- 器头存在裂纹、无泄压机构;
- 存在筒体为平底等结构不合理现象;
- 没有间歇喷射机构的手提式灭火器;
- 不能确认生产单位名称和出厂时间,包括铭牌脱落,铭牌模糊、不能分辨生产单位名称,出厂时间钢印无法识别等;
- 筒体有锡焊、铜焊或补缀等修补痕迹;
- 被火烧过;
- 出厂时间达到或超过表10.0.8规定的最大报废期限。
任何一种灭火器的使用寿命都是有限的,使用超过报废期限的灭火器,不仅会影响灭火效果,而且有可能对使用人员造成伤害。因此,只要达到或超过报废期限,即使灭火器未曾使用过,均应当予以报废。
总结
企业设置灭火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配置标准、保护距离、设置要求、检查维护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企业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设置灭火器,并加强日常检查和维护,确保灭火器始终处于良好状态,为企业的消防安全提供可靠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