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智能降雨预警系统:科技守护城市安全的新利器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智能降雨预警系统:科技守护城市安全的新利器

引用
中国气象网
11
来源
1.
https://www.cma.gov.cn/2011xwzx/2011xqxkj/2011xkjdt/202410/t20241028_6659150.html
2.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759526
3.
https://www.cma.gov.cn/2011xwzx/2011xqxxw/2011xqxyw/202406/t20240618_6359467.html
4.
https://www.cma.gov.cn/2011xwzx/2011xqxxw/2011xqxyw/202404/t20240401_6169250.html
5.
https://36kr.com/p/2698775072520328
6.
https://www.hko.gov.hk/tc/education/weather/data-and-technology/00728-Weather-Forecast-Based-on-Artificial-Intelligence.html
7.
https://www.ncsti.gov.cn/kjdt/kjrd/rgzn_kjrd/202411/t20241126_187178.html
8.
https://www.qxwz.com/zixun/175557940
9.
https://www.aroundphysics.com/ai-to-the-rescue-how-to-enhance-disaster-early-warnings-with-tech-tools/
10.
https://www.aoiot.org/newsdetail/colId-71-newsId-4246.html
11.
https://www.encyclopedie-environnement.org/zh/air-zh/artificial-intelligence-and-weather-forecasting-2/

2024年汛期,我国天气气候形势复杂严峻。受全球持续变暖和厄尔尼诺影响,全国降水总量大,暴雨强度强,超警河流多,洪水势猛量大,重大突发事件频发。面对严峻的防汛形势,智能降雨预警系统在防灾减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01

技术原理:人工智能赋能天气预报

智能降雨预警系统的核心是人工智能技术,尤其是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算法。以中国气象局发布的“风清”大模型为例,该模型通过训练过去40年的全球气象再分析数据,掌握了天气系统演变的规律。训练完成后,人工智能模式较传统数值天气预报模式能更快得出预 报结果。

香港天文台的统计分析显示,人工智能天 气预报模式对未来10天大尺度天气形势的预报表现已经达到甚至略优于传统的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特别是在热带气旋路径预报方面,误差比传统预报模式更小。

02

应用场景:全方位守护城市安全

智能降雨预警系统在多个领域都有重要应用。在农业领域,精准的天气预报有助于农民合理安排农事活动,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在城市排水方面,智能预警系统可以提前预判强降雨过程,为城市防洪排涝提供决策支持。在气象监测领域,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实时分析大气数据,提供更准确的天气预报。

例如,北京市气象局联合门头沟区开发的气象AI人“灵西”,通过人机交互方式提供天气预报、气象防灾减灾、气象科普等服务。上海市气象局研发的强对流人工智能专业模型“雨师”,在汛期依托“31631”强降水风险预警应对机制,不断提高强降水预报预警能力。

03

实际案例:精准预报显身手

智能降雨预警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2024年华北汛期,北京市气象局自主研发的“灵犀”极端降水大模型投入试运行。该模型实现了算力、算法、数据的自主可控,可结合环流场生成降水预报产品。汛期效果评估表明,该模型在降水分布和量级预测,尤其在强降水预测方面表现优秀,平均强降水预报评分较主流大模型提升20%以上。

在台风预报方面,“灵犀”大模型也展现了出色的能力。7月25日,台风“格美”先后在我国台湾和福建莆田一带登陆,登陆后其残余环流北上影响内陆地区。“灵犀”大模型准确预报了“格美”转向,北京地区降水落区东移。根据这一结论,北京市气象台综合研判“格美”对北京地区的影响明显减弱,为市区两级防汛部门科学合理开展防汛工作提供支撑。

04

未来展望:机遇与挑战并存

尽管智能降雨预警系统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人工智能模式目前仅能提供有限的气象要素预报,对极端天气事件的预测能力仍有待验证。此外,训练人工智能模型需要大量计算资源和数据,如何优化算法以降低成本是一个重要课题。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降雨预警系统有望在更多领域发挥作用。例如,在生态环境监测、交通物流管理、能源调度等方面,精准的天气预报都能提供重要支撑。同时,通过国际合作共享数据和研究成果,可以进一步提升全球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智能降雨预警系统作为科技赋能防灾减灾的重要成果,正在为城市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有力保障。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其在应对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中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