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古代"飞鸽传书":不只是简单的"放鸽子"
揭秘古代"飞鸽传书":不只是简单的"放鸽子"
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拥有各种各样的通讯手段,如电话、各种聊天软件等。然而,在古代,人们传递信息的方式却十分有限。除了快马之外,还有一种独特的通信方式——"飞鸽传书"。这种通信方式在中国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种神奇的通信方式。
在《开元天宝遗事》中记载了张九龄少年时养鸽传书的故事。据记载,张九龄少年时家养群鸽,每当与亲友书信往来时,只需将书信系在鸽子的足上,依所教之处,鸽子就能飞往目的地。这种通信方式被称为"飞鸽传书",在我国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
然而,"飞鸽传书"并不是像古装影视剧里那样简单。并不是所有鸽子都能胜任信鸽的工作,普通鸽子的飞行能力和归巢性能较差,只有经过精心挑选和训练的信鸽才能胜任。信鸽的选择需要从眼睛、骨骼、肌肉、羽毛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以选出品质优良的个体。
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虽然信鸽具有归巢的本能,但要成为一只合格的信鸽,还需要经过严格的训练。训练的目的是让它们学会在途中觅食饮水,通过不断增加训练距离,信鸽单向飞行距离可达千里。
然而,即使经过精心挑选和训练,信鸽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仍然会遇到很多意外。比如体力耗尽、遭遇天敌等。因此,在古代,为了确保信息能够送达,通常会放出多只信鸽。即便如此,也不能保证信息一定能够送达。
此外,信鸽也并非指哪去哪。正如上文所说,信鸽送信是利用它们归巢的本能。离家的信鸽只会往家飞,可以这么说,它们如果不在家,那就是在飞往家的途中。现在科学已经证明,信鸽是利用喙感知磁场,从而辨明方向,找到家。
所以,要想利用信鸽传递书信,那就必须从家中带走几只鸽子。例如,一群鸽子养在合肥,一群鸽子养在南京。两群鸽子经过训练后,把合肥的鸽子带到南京,把南京的鸽子带到合肥,这样才能实现两地的信息传递。
本文原文来自itxg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