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冈石窟领衔!2025山西必打卡名胜古迹
云冈石窟领衔!2025山西必打卡名胜古迹
2025年伊始,山西文旅迎来新篇章。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云冈石窟,以其精湛的雕刻艺术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再次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近期,云冈石窟第6窟和第12窟经过精心保护修缮后重新开放,为游客提供了更多欣赏古代艺术瑰宝的机会。
云冈石窟:数字化保护让千年文物“活”起来
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西郊的武周山南麓,始建于北魏时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现存主要洞窟45个,造像59000余尊,代表了当时世界雕刻艺术的最高水平。
此次开放的第6窟是云冈中期的代表洞窟,形制为中心塔柱窟,中心塔柱高约14.4米,分为上下两层,直抵窟顶。洞窟整体设计中轴贯穿,两侧对称;壁面规范整齐,龛像上下分层,是云冈石窟中规模最大、设计最完整、内容最丰富、雕刻最精细的洞窟,也是保存状态最好的洞窟之一。第6窟自2023年11月28日封闭以来,开展了洞窟调查和日常养护工作,排查面积约1124平方米,共发现各类病害407处。经过保养修缮,已达到预期保护效果,满足开放条件。
第12窟自2024年11月11日封闭后开展了数字化保护工作,目前各项任务已经完成,也于12月16日恢复开放。云冈石窟第12窟四壁布满层层叠叠的飞天伎乐,集中展示了当时天竺以及中原地区的各种乐器,共有14种50件之多。它是云冈石窟伎乐雕刻的代表,是研究北魏音乐、舞蹈的殿堂,同时也是研究中外音乐史的最全面的实物资料,被称“音乐窟”。
近年来,云冈研究院数字化保护中心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推动文物保护修复工作向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在最新的一项研究成果中,科研工作者借助AI技术,成功实现了对第二十窟西立佛的虚拟复原,让已经“消逝”的佛像再度“重生”。
智能技术赋能,山西文旅插上科技翅膀
除了云冈石窟的数字化保护,整个山西省的文旅产业也在科技的助力下焕发出新的活力。山西文旅集团开发的“山西·文旅云”平台,整合了全省文旅资源,实现了省市县三级联动的智慧管理网络。
该平台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一站式服务,包括门票预订、智能导览、周边设施查询等,还通过大数据分析,为景区管理和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游客可以通过“游山西”小程序享受系列折扣,体验智慧旅游的便捷。
其他景点动态:保护与开放并重
除了云冈石窟,山西其他著名景点也在积极推进保护与开放工作。
悬空寺因恒山景区受降雪天气影响暂时封闭,但悬空寺仍可正常游览。这座建于北魏时期、已有1400多年历史的寺庙,以其独特的建筑结构和悬崖上的位置而闻名。游客可以欣赏到宏伟的建筑,还能在雪季中找到冬日的乐趣。
应县木塔作为世界上现存最高大、最古老的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目前面临着严重的倾斜问题。专家们正在积极研究保护方案,以确保这座968年历史的木塔能够继续屹立不倒。
2025年的山西,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无论是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还是悬挂在悬崖上的悬空寺,亦或是历经千年沧桑的应县木塔,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都在科技的助力下焕发新生。让我们一起踏上这段穿越时空的旅程,感受山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