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个税新政:专项附加扣除大升级,6700万人享受红利!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个税新政:专项附加扣除大升级,6700万人享受红利!

引用
国家税务总局
8
来源
1.
https://shenzhen.chinatax.gov.cn/sztax/lyhf/202403/03940db0402745248d2e60686718ff7b.shtml
2.
https://news.dayoo.com/finance/202410/15/171077_54731879.htm
3.
http://www.shui5.cn/article/de/126333.html
4.
https://news.fznews.com.cn/fzxw/20240428/q67PBd220f.shtml
5.
https://news.dayoo.com/finance/202412/29/171077_54767774.htm
6.
https://yncn.gov.cn/info/4869/8998270.htm
7.
https://www.gov.cn/zhengce/202402/content_6934998.htm
8.
https://news.dayoo.com/finance/202412/01/171077_54754514.htm

2023年,我国个人所得税政策迎来重大调整,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老一小”三项专项附加扣除标准的大幅提升。这一政策变化不仅体现了国家对家庭养育和养老负担的关注,更为广大纳税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税收优惠。

01

新政具体内容:三项扣除标准翻倍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提高个人所得税有关专项附加扣除标准的通知》(国发〔2023〕13号),自2023年1月1日起,以下三项专项附加扣除标准得到提高:

  1. 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专项附加扣除:由每个婴幼儿每月1000元提高到2000元。

  2. 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由每个子女每月1000元提高到2000元。

  3. 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由每月2000元提高到3000元。其中,独生子女每月可全额扣除3000元,非独生子女则需与兄弟姐妹分摊每月3000元的扣除额度,每人分摊额度不超过1500元。

02

政策效果:惠及6700万纳税人

新政实施后,减税效果显著。据统计,2023年全国约6700万人享受到了这项政策红利,减税规模超过700亿元,人均减税超1000元。其中,子女教育、赡养老人和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分别减税约360亿元、290亿元和50亿元。

这一政策调整进一步优化了我国的个人所得税体系,使得税收负担更加公平合理。目前,我国取得综合所得的人员中,无需缴纳个税的人员占比已超过七成。在剩余不到三成的实际缴税人员中,60%以上仅适用3%的最低档税率,缴税金额较少。

值得注意的是,年收入10万元以内的纳税人,通过享受专项附加扣除,基本无需缴纳个税。专家解释说,除了每年6万元的基本减除费用外,纳税人还可以享受“三险一金”专项扣除、子女教育、赡养老人、住房贷款利息等专项附加扣除,以及符合条件的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商业健康保险、个人养老金等税前扣除项目。这些扣除加起来,通常会超过10万元的年收入水平。

03

实际应用:案例解析

为了更好地理解新政策如何在实际中应用,我们来看一个具体案例:

假设李先生在甲企业任职,2023年1月-12月每月在甲企业取得工资薪金收入16000元,无免税收入;每月缴纳三险一金2500元,从1月份开始享受子女教育和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共计5000元(假设为独生子女),无其他扣除。另外,2023年3月从乙公司取得劳务报酬收入3000元,稿酬收入2000元,6月从丙公司取得劳务报酬收入30000元,特许权使用费收入2000元。

工资薪金所得预扣预缴计算

扣缴义务人向居民个人支付工资、薪金所得时,按照累计预扣法计算预扣税款。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减免税额-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

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累计收入-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

其中:累计减除费用,按照5000元/月乘以纳税人当年截至本月在本单位的任职受雇月份数计算。

  1. 2023年1月:

1月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累计收入-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16000-5000-2500-5000=3500元,对应税率为3%。

1月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减免税额-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3500×3%=105元

2023年1月,甲企业在发放工资环节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105元。

  1. 2023年2月:

2月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累计收入-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16000×2-5000×2-2500×2-5000×2=7000元,对应税率为3%。

2月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减免税额-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7000×3%-105=105元

2023年2月,甲企业在发放工资环节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105元。

  1. 2023年3月:

3月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累计收入-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16000×3-5000×3-2500×3-5000×3=10500元,对应税率为3%。

3月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减免税额-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10500×3%-105-105=105元

2023年3月,甲企业在发放工资环节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105元。

按照上述方法以此类推,计算得出李先生各月个人所得税预扣预缴情况。

其他综合所得预扣预缴计算

扣缴义务人向居民个人支付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的,按以下方法按次或者按月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

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减除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其中,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减按百分之七十计算。

预扣预缴税款时,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按八百元计算;每次收入四千元以上的,减除费用按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计算。

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应预扣预缴税额。劳务报酬所得适用个人所得税预扣率表二,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适用百分之二十的比例预扣率。

  1. 2023年3月,取得劳务报酬收入3000元,稿酬收入2000元

劳务报酬所得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800元=3000-800元=2200元

劳务报酬所得预扣预缴税额=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2200×20%-0=440元

稿酬所得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800元)×70%=(2000-800元)×70%=840元

稿酬所得预扣预缴税额=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840×20%=168元

李先生3月劳务报酬所得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440元;稿酬所得预扣预缴税额个人所得税168元。

  1. 2023年6月,取得劳务报酬30000元,特许权使用费所得2000元

劳务报酬所得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1-20%)=30000×(1-20%)=24000元

劳务报酬所得预扣预缴税额=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24000×30%-2000=5200元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800元)=(2000-800元)=1200元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预扣预缴税额=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1200×20%=240元

李先生6月劳务报酬所得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5200元;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预扣预缴税额个人所得税240元。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专项附加扣除在实际个税计算中的重要作用。新政实施后,像李先生这样的纳税人能够享受到更大力度的税收优惠,有效减轻了家庭负担。

04

政策意义与建议

2023年个税新政的实施,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体现了税收政策对民生的关注。通过提高“一老一小”专项附加扣除标准,不仅减轻了纳税人的经济负担,也鼓励了家庭养育和养老责任的履行。

对于纳税人来说,充分了解和利用这些扣除政策,可以有效进行税务筹划,合理降低税负。建议广大纳税人及时关注税务部门发布的最新政策信息,合理安排收入和支出,充分享受政策红利。

同时,随着个税政策的不断完善,我们也期待未来能有更多惠及民生的税收政策出台,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