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李白笔下的峨眉山月:思乡与远游的交织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李白笔下的峨眉山月:思乡与远游的交织

引用
搜狐
9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771208509_121123733
2.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pad/content/202501/08/content_30050530.html
3.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80%81%E5%BC%A0%E8%88%8D%E4%BA%BA%E4%B9%8B%E6%B1%9F%E4%B8%9C/2793423
4.
https://new.qq.com/rain/a/20240305A00NDP00
5.
https://m.qidian.com/ask/qamenhvlwlw
6.
https://www.qidian.com/ask/qqbpekgvxgtmi
7.
http://cll.newdu.com/m/view.php?aid=66431
8.
https://s.zhangyue.com/read?bid=13203864&cid=3&anchorId=&rentId=103612&appId=443bb153
9.
https://www.ruiwen.com/wenxue/tangshi/814420.html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这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峨眉山月歌》,描绘了一幅秋夜行船、思念故乡的美丽画卷。诗中“峨眉山月半轮秋”的景象,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家乡山水的深情眷恋,也表达了离乡远游时的复杂心情。

01

创作背景

公元725年,24岁的李白离开家乡四川,开始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远游。他从峨眉山出发,顺岷江而下,途经犍为县清溪镇,准备穿越三峡,前往渝州(今重庆)。在一个秋高气爽的夜晚,李白站在船头,望着峨眉山上那轮半圆的明月,不禁心潮澎湃,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峨眉山月歌》。

02

意境描绘

“峨眉山月半轮秋”这句诗,为我们勾勒出一幅静美的秋夜月色图。峨眉山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主峰金顶海拔3099米,是四川最高的山峰之一。秋天的峨眉山,层林尽染,红叶似火,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而此时,一轮半圆的明月悬挂在山巅,清辉洒满大地,将整个山峦笼罩在一片银色的光辉之中。

“影入平羌江水流”则进一步描绘了月光倒映在江面上的景象。平羌江,即青衣江,发源于四川芦山县,流经峨眉山脚下,最终汇入岷江。秋夜的江面平静如镜,半轮明月的倒影在清澈的江水中摇曳生姿,随着江水的流动,仿佛在追逐着行船。这种动静结合的描写,既展现了自然景色的优美,又暗示了诗人即将踏上旅程的行踪。

03

“峨眉山月”意象分析

“峨眉山月”是李白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常用来表达思乡、孤独等情感。在《静夜思》中,李白写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里的“明月”与“峨眉山月”一样,都是触发诗人思乡之情的媒介。而在《月下独酌》中,李白则写道:“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里的“明月”则成了诗人孤独心境的见证。

在《峨眉山月歌》中,“峨眉山月”不仅是一个自然景观,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它象征着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当李白离开家乡,踏上远游之路时,这轮明月就成了他与家乡之间唯一的联系。它既见证了诗人的离别,也陪伴着诗人在异乡的漫漫长夜。

04

艺术特色

《峨眉山月歌》的艺术特色在于巧妙地运用了五个地名,勾勒出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这五个地名分别是: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和渝州。它们不仅点明了诗人的行踪,更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空间序列,展现了诗人从家乡出发,经过多个地点,最终到达目的地的旅程。

这种地名的连用,不仅展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也体现了他对空间感的敏锐把握。通过这些地名,读者仿佛能跟随诗人的脚步,一同领略蜀江两岸的壮丽风光,感受诗人内心的起伏变化。

05

情感表达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这两句诗道出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一方面,他即将离开家乡,踏上未知的旅程,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豪迈;另一方面,他又深深思念着家乡的亲人和朋友,为即将与他们分别而感到不舍。

“思君不见”四个字,道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这里的“君”既可以指代家乡的亲人,也可以指代峨眉山月本身。因为当诗人离开蜀地,进入三峡后,那轮熟悉的峨眉山月就将被三峡的崇山峻岭所遮挡,再也无法见到。这种“见”与“不见”的对比,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峨眉山月歌》以其优美的意境、独特的意象和巧妙的艺术手法,展现了李白对家乡的深情眷恋和离乡远游时的复杂心情。这首诗不仅是李白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成为了后人了解唐代蜀地风光和人文情怀的重要窗口。当我们再次吟诵这首诗时,仿佛能穿越时空,与李白一同站在船头,望着那轮峨眉山月,感受那份既豪迈又忧愁的离别之情。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