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女儿”常沙娜:93岁为春晚设计《年锦图》
“敦煌女儿”常沙娜:93岁为春晚设计《年锦图》
2024年央视春晚舞台上,一档名为《年锦》的创意节目惊艳了全国观众。四位身着汉、唐、宋、明时期传统服饰的表演者,伴随着优美旋律,将中国传统纹样如萸纹、瑞狮纹、牡丹纹等一一呈现,宛如一场穿越千年的视觉盛宴。这幅精美绝伦的《年锦图》,出自一位93岁高龄的工艺美术大师之手,她就是被誉为“敦煌女儿”的常沙娜。
常沙娜与敦煌的渊源,要追溯到她的童年。1931年,她出生在法国里昂,父亲常书鸿为她取名“沙娜”,谐音自当地河流La Saone。1935年,常书鸿在巴黎偶然发现了一套《敦煌石窟图录》,这让他震惊于祖国千年艺术瑰宝的存在,也促使他下定决心回国守护敦煌。1943年,常沙娜随家人来到敦煌,在这片荒凉的沙漠中,她开始了自己独特的艺术修行。
在莫高窟,常沙娜每天踩着蜈蚣梯进入洞窟,临摹壁画。她回忆道:“在洞口射进的阳光照耀下,里面有那么多从未见过的壁画、彩塑,铺天盖地,色彩绚丽……”这段经历为她后来的艺术生涯奠定了坚实基础。
1950年,常沙娜从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美术学校提前回国,协助父亲在北京举办“敦煌艺术展”。这次展览不仅展示了敦煌艺术的魅力,也开启了常沙娜在工艺美术领域的探索之路。在林徽因的指导下,她开始为景泰蓝、烧瓷等工艺设计新颖图案,并在1952年设计出带有敦煌藻井图案的丝绸头巾作为国礼。
1958年,常沙娜参与了人民大会堂的建筑装饰设计,她设计的顶灯图案以红五星为中心,四周衬托放射形的向日葵花瓣,象征着“亿万群众心向着光”。这一设计充分体现了她所奉行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艺术理念。
2024年春晚的《年锦图》,是常沙娜首次为春晚设计的作品。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她与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副院长崔冬晖带领的团队,历时3个月,对汉、唐、宋、明四个朝代的代表性纹样进行提取、梳理与设计。常沙娜坚持对每个纹样进行手绘修改,强调“要生动、活跃、变化,要有主次”。
最终呈现在春晚舞台上的《年锦图》,不仅是一幅精美的艺术作品,更凝结着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它以创新的方式,将传统纹样与现代舞美技术完美融合,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从巴黎到敦煌,从敦煌到人民大会堂,再到央视春晚,常沙娜用一生践行着父亲的嘱托:“不要忘记你是敦煌人。”她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工艺美术家,更是一位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与创新者。《年锦图》的成功,正是她艺术人生的一个缩影,展现了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