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A背后:德国顶尖高校如何塑造汽车工业传奇?
BBA背后:德国顶尖高校如何塑造汽车工业传奇?
在德国汽车工业的辉煌成就背后,有一套独特的人才培养体系在默默支撑。慕尼黑工业大学、斯图加特大学和布伦瑞克工业大学分别与宝马、奔驰和奥迪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为这些世界顶级汽车制造商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
慕尼黑工业大学:宝马的创新摇篮
慕尼黑工业大学(TUM)与宝马的合作堪称德国校企合作的典范。2002年,双方共同创立了慕尼黑工业大学创新创业中心(UnternehmerTUM),这是一个非营利组织,每年孵化50多家高成长型技术初创企业,已成为欧洲领先的创新创业和商业创造中心。
该中心通过展示机构内的工作室、实验室等设施条件,以及创业培训、风险投资基金和联合开发计划等服务项目,帮助初创企业推动项目落地。这种深度合作不仅为宝马培养了大量创新人才,也为TUM的学生提供了实践平台,实现了产学研的良性互动。
斯图加特大学:奔驰的人才摇篮
斯图加特大学位于德国第六大城市斯图加特,这里是奔驰和保时捷的发源地,被誉为“德国汽车城”。作为德国历史最悠久的技术大学之一,斯图加特大学在工程技术领域享有盛誉,为奔驰等企业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
斯图加特大学的车辆工程专业在全球享有盛名,其毕业生往往能快速融入汽车企业的工作环境。学校与奔驰等企业的深度合作,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习和就业机会,同时也为企业储备了优质人才。
布伦瑞克工业大学:奥迪的创新伙伴
布伦瑞克工业大学(TUBS)与奥迪的合作则体现在多个层面。最引人注目的是TUBS新建的学习馆项目,这座由柏林建筑师Gustav Düsing和Max Hacke设计的创新型建筑,不仅成为了校园地标,更体现了奥迪与TUBS的紧密合作关系。
这座学习馆采用创新的钢木混合结构,可以完全拆卸,并遵循“为拆卸而设计”的原则。主要支撑结构采用模块化设计,梁和柱组成3×3米的正方形轴线,便于重建或搬迁。这也与“未来材料库”的理念相符,通过重复使用外墙板、楼梯和平台等建筑元素,促进了循环建筑的实践。
德国汽车工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特色
德国汽车工业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独特的人才培养体系。其中最值得称道的是“双元制”教育模式。这种模式将企业实践与学校理论教学紧密结合,学生在学习期间就能获得实际工作经验,毕业后能快速适应工作岗位。
以太仓高新区为例,作为国内最早引进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的地区之一,目前已形成中职、高职和本科完整的人才培训体系,建立了舍弗勒、克恩里伯斯等8个“双元制”教育培训中心。2023年,中国首个AHK学院在太仓高新区揭牌。目前,来自贵州首钢水钢技师学院的29位学员已经通过中德“双元制”培训班成功入职太仓企业。
这种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不仅为德国汽车工业培养了大量高素质人才,也推动了整个行业的持续创新和发展。随着汽车工业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将继续为德国汽车工业保持全球领先地位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