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淘湖镇:党建引领下的农业发展新路径
洋淘湖镇:党建引领下的农业发展新路径
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洋淘湖镇,这个位于洞庭湖畔的小镇,近年来在农业发展方面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道路。通过创新的“稻+”模式和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实践,不仅有效提升了农业效益,还带动了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地理优势与农业基础
洋淘湖镇地处洞庭湖冲积平原,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最高海拔约32.5米,呈现锅形地貌。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该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均气温17℃,日照时间1579.3小时,降水量达1415.9毫米,非常适合农作物生长。
洋淘湖镇的农业以水稻为主,经济作物包括棉花、油菜等;畜牧业养殖生猪、牛和家禽;水产养殖面积达1446亩,珍珠吊养900万只。这种多元化的农业结构为当地农民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稻+”模式创新
面对传统农业效益低下的问题,洋淘湖镇积极探索“稻+”模式,通过稻鸭共生、稻鳖生态种养等方式,推动农业增效。
“稻+”模式的核心是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引入其他生物,形成互利共生的生态系统。例如,在稻田中放养鸭子,鸭子可以吃掉害虫和杂草,减少农药和除草剂的使用,同时鸭粪还能为水稻提供肥料。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水稻的品质,还增加了额外的养殖收入。
据统计,采用“稻+”模式后,洋淘湖镇的水稻亩产提高了10%以上,同时每亩还能额外获得数百元的养殖收入。这种生态友好的农业模式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农民参与。
党组织领办合作社
为了进一步提升农业发展水平,洋淘湖镇积极探索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模式。通过党支部的引领,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实现规模化经营和集约化生产。
合作社采取“公司+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建立龙头企业配套产业示范基地。针对抗风险较强、收益较高的传统产业,村党支部牵头组织合作社统一开展土地平整、实施机械化作业,有效增加亩产效益。
同时,合作社还提供从种到收、从技术服务到农资供应、贷款支持等全程“保姆式”服务,以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生产提升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
目前,全镇合作社通过自主经营、服务经营、合作经营等方式,累计带动村集体创收数百万元、农户增收上千万元。
特色农产品发展
洋淘湖镇还积极发展特色农产品,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汉寿甲鱼。汉寿甲鱼以其优良品质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成为当地一张闪亮的农业名片。
通过标准化养殖和品牌化经营,汉寿甲鱼不仅在国内市场广受欢迎,还远销海外,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
未来展望
洋淘湖镇的农业发展正朝着现代农业、生态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化乡镇迈进。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将进一步提升农业发展水平,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力。
洋淘湖镇的农业发展实践,不仅有效解决了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土地闲置撂荒等问题,更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这种党建引领、农民参与、科技支撑的农业发展模式,正在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