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石油大学教务处:创新课堂评价体系,打造高质量教学
西南石油大学教务处:创新课堂评价体系,打造高质量教学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发布《关于表彰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西南石油大学教务处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这一荣誉的获得,正是该校教务处在教学评价体系改革方面持续创新的结果。
创新课堂评价体系
2024年春季学期,西南石油大学教务处对课堂评价体系进行了重大改革。改革的核心是从传统的“分阶段”评教改为“全时段”评教,这意味着学生可以在整个学期中随时对课程进行评价,而不再局限于特定的时间段。
此次改革的另一个亮点是建立了全新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课程类型的不同,学校设计了九大类评教指标,包括课堂类(纯线下教学)、课堂类(线上线下混合式)、纯线上教学、体育技能类、艺术类、实验类、实习类、课程设计类和毕业设计类。这种分类评价的方式,能够更准确地反映不同类型课程的教学特点和效果。
此外,学校还引入了学生过程性评价机制。各学院根据学科、专业及课程特点制定评价指标,要求32学时以内的课程过程性评价不低于1次,每增加32学时增加一次评价;2周以内的实践类课程过程性评价不低于1次,每增加2周增加一次评价。这种持续性的评价方式,能够更全面地反映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亮点。
改革背后的深意
此次课堂评价体系的改革,是西南石油大学教务处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重要举措。通过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符合我国实际、具有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学校旨在实现以下几个目标:
提升教学质量:通过更全面、更及时的反馈,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促进教师发展: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能够更客观地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参考。
增强学生参与度:让学生在教学评价中发挥更大作用,提高其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度。
优化教学管理:通过大数据分析,教务处能够更精准地掌握教学动态,为教学决策提供依据。
改革成效显著
改革实施以来,西南石油大学的教学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学校获批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43个、一流课程118门、高阶课程8门、思政与课程思政示范项目33项,3个学院入选省级课程思政标杆院(系),4个省级应用型示范专业验收评价为“优秀”。
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学校通过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协同育人新范式,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与高阶思维培养。实施“一专业一品牌”“一生一赛”项目,学校在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榜单的年度排名从2012年第263位上升到2023年第16位,五年榜单排名持续提升,居四川省属高校第一。
持续创新的教学改革
西南石油大学教务处的教学改革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数十年的积累和持续创新。从1965年组织全校教学大练兵、大比武,到20世纪90年代的教改项目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再到近年来的“四新驱动”人才培养体系,教务处始终走在教学改革的前沿。
教务处处长廖柯熹表示:“教务处不仅是‘生产队’,同时也是‘发展队’,手手都要抓牢抓好,抓出高质量。”这种持续创新的精神,正是西南石油大学教务处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的关键所在。
未来展望
面对新时代的教育挑战,西南石油大学教务处将继续深化教学评价体系改革,探索更加科学、公平、有效的评价方式。通过构建符合学校实际、具有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为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