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旅客激增至90亿人次,城市交通如何应对?
春运旅客激增至90亿人次,城市交通如何应对?
2025年春运期间,全国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将达到90亿人次,较2024年增长约7%,创下历史新高。这一数据反映了人们在春节期间大规模迁徙的显著趋势。
铁路:加开列车,优化调度
面对春运期间激增的客流,铁路部门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国铁集团客运部负责人朱文忠表示,2025年春运期间,全国铁路发送旅客有望突破5.1亿人次,日均1275万人次,同比增长5.5%。为满足旅客出行需求,铁路部门充分挖掘运输潜力,最大化安排旅客运输能力。
在运力安排上,铁路部门统筹旅客运输和货运保供需要,通过加开旅客列车、优化高铁列车开行结构等方式提升运力。同时,铁路部门还加强了对煤炭等重要能源物资、粮食等生活物资的运输保障,确保春运期间各类物资供应充足。
公路:智能管理,提升效率
公路出行是春运期间最主要的交通方式,预计占比将达到80%。面对如此庞大的自驾出行需求,各地交通管理部门积极创新,运用新技术提升交通管理水平。
在深中通道,智能巡检机器人和AI视像分析平台成为交通管理的得力助手。当发生交通事故时,智能巡检机器人能够快速到达现场进行语音指挥,而AI算法则能实时监测交通状况,精准预警异常事件。此外,基于毫米波雷达+视频的数字孪生系统还能预测车流变化,帮助交警提前采取优化措施。
在河北保定,智能信号控制平台让红绿灯变得更加“聪明”。通过视频流量采集数据,系统能够自动优化调整信号配时,使得路段平均车速提升10.2%。保定公安交警还创新推出了“全域绿波调控”模式,实时采集路段平均行车时速,科学确定绿波协调路段和方向,有效减少行驶车辆停车等灯次数。
民航:增投热门航线,支持新兴旅游目的地
民航方面,各航空公司重点增投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和成渝四大城市群之间的热门航线,同时加大对冰雪游、海岛游等新兴旅游目的地的运力支持。预计春运期间民航旅客运输量将超过9000万人次,刷新同期纪录。
针对春运期间可能出现的恶劣天气,民航部门还加强了与气象部门的联动,完善应急预案,确保航班运行安全顺畅。同时,各大机场和航空公司也进一步优化了服务流程,提升旅客出行体验。
新技术赋能春运交通管理
新技术的应用成为2025年春运交通管理的一大亮点。在湖北,高速交警通过“专业+机制+大数据”的新型警务运行模式,对疲劳驾驶、低速行驶等高风险行为进行精准预警和查缉。春运启动以来,湖北省公安厅高速公路警察总队共发送各类春运安全提醒40万余条,针对风险隐患车辆电话干预7万余起。
在河北保定,智能信号控制平台让红绿灯变得更加“聪明”。通过视频流量采集数据,系统能够自动优化调整信号配时,使得路段平均车速提升10.2%。保定公安交警还创新推出了“全域绿波调控”模式,实时采集路段平均行车时速,科学确定绿波协调路段和方向,有效减少行驶车辆停车等灯次数。
旅客出行新特点
2025年春运期间,旅客出行呈现出一些新特点:
- 自驾出行占比高达80%,成为春运期间最主要的出行方式
- 探亲与旅游需求叠加,热门线路运力紧张
- 旅客对出行便捷性和舒适度的要求不断提高
- 新兴旅游目的地(如冰雪游、海岛游)受到青睐
这些新特点对城市交通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一方面,需要进一步提升交通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另一方面,也需要不断创新管理手段,提高交通运行效率。
未来展望
面对春运期间巨大的旅客流动量,城市交通部门需要不断创新和优化管理方式。未来,我们可以期待看到更多新技术在交通管理中的应用,例如:
- 更加精准的交通预测模型
- 更加智能化的交通指挥系统
- 更加人性化的出行信息服务
- 更加高效的应急处置机制
同时,随着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优化,春运期间的交通压力有望得到进一步缓解。例如,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已超过16万公里,其中高铁超过4.8万公里,为旅客出行提供了更多选择。
2025年春运已经拉开序幕,面对前所未有的客流高峰,城市交通部门正全力以赴,确保每一位旅客都能平安、便捷地到达目的地。这场“人类最大规模的周期性迁徙”不仅考验着城市的交通管理水平,也展现了中国交通运输体系的强大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