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潮汐机器人助力春运高速畅通
智能潮汐机器人助力春运高速畅通
2025年春运期间,全国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将达到90亿人次,其中自驾出行占比近8成,高速公路车流量中新能源车约占20%。面对如此庞大的车流,如何保障高速公路的畅通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浙江省交通集团宁波管理中心陆埠收费站引入的“智能潮汐机器人”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创新技术:智能潮汐机器人如何工作?
智能潮汐机器人是一种创新的交通管理设备,主要用于高速公路收费站的车道管理。它通过太阳能供电,由收费员控制移动,实现车道的快速切换。在进口流量多于出口的情况下,机器人将进口车道从3条扩展到4条,大幅缩短早晚高峰拥堵时间。
这种机器人由浙江永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发,该公司已取得“一种潮汐机器人定位机构”的专利。该专利通过在机器人壳体底部设置可升降的行走机构,并在两侧配备电磁铁组件,配合预埋在地面的金属条,实现精准定位。当机器人移动到预设位置时,行走机构上升使机器人底面与地面接触,电磁铁组件通电吸附金属条,确保定位稳定。
实战效果:显著缓解交通拥堵
在浙江省交通集团宁波管理中心陆埠收费站,智能潮汐机器人已经投入实际使用。根据现场数据显示,该设备投入使用后,早晚高峰拥堵时间能比原先缩短1-2小时,大幅提高陆埠收费站的通行效率。
这种智能设备不仅提高了通行效率,还优化了司乘人员的体验。机器人移动时会通过爆闪警示灯光和循环播放的语音提示,提醒过往车辆注意避让,确保安全。
普及应用:从浙江到全国
智能潮汐机器人的应用范围正在不断扩大。除了宁波,浙江绍兴的杭甬高速也应用了潮汐智能机器人,与无人机、感知设备等协同工作,提升通行效率。连云港连岛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也通过融资租赁方式采购了106台潮汐机器人,用于满足旅游旺季的交通需求。
交通运输部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出行服务处副处长宋杰表示,春运期间,路网超大流量特征明显。全国高速公路日均流量为3850万辆左右,新能源车辆持续增长,交通运输部门建立了重大节假日高速公路充电繁忙服务区调度保障机制,最大限度满足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出行补能需求。
未来展望:科技赋能智慧交通
智能潮汐机器人的成功应用,展现了科技创新在解决交通问题中的重要作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可以期待更多类似的创新设备被应用于交通管理中,为人们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出行体验。
在春运这个特殊的时期,智能潮汐机器人不仅缓解了交通拥堵,更体现了科技对民生的关怀。它不仅是一个简单的交通管理工具,更是我国交通智能化发展的一个缩影,展现了科技创新如何为“流动的中国”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