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课堂引领大学教学新潮流
智慧课堂引领大学教学新潮流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智慧课堂作为“互联网+教育”的产物,正在引领大学教学的新潮流。它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更为高等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什么是智慧课堂?
智慧课堂是秉承“以人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系统融合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信息技术,基于在线学习平台、AI工具、智慧教室及必要的教学资源与支持,开展深度混合式学习设计,持续进行优化迭代的一种创新型课程。
其核心特征包括:
生成式人工智能深度融入:在线教学平台、智能助教、智能学伴、数字画像、智能管理等成为必备。
深度混合式学习设计:整合了线上参与式主动学习和线下参与式主动学习以产生整体性学习(情感)体验的一种教学方式。
智慧教室:课堂授课应该在智慧教室,开展对话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尽量减少灌输式讲授,强化互动及生成。
师-生-机共同体:探究社区模型(COI)可能需要迭代更新,常见的师-生交互、生-生交互、生-内容交互之外,需要增加生-机交互,最终构建“师-生-机”共同体。
大学里的智慧课堂长什么样?
目前,国内多所高校都在积极探索智慧课堂的应用。以下是一些典型案例:
清华大学:利用独立研发的千亿参数大模型GLM4作为平台与技术基座,开发专属的人工智能助教,实现范例生成、自动出题、答疑解惑、运算推理、评价引导等功能。
北京大学:口腔虚拟仿真智慧实验室融合智能物联、智能管理、智能学习与评估,提供多维度智能一体化虚拟仿真训练。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基于生成式大模型、机器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全天候伴随式知识智能答疑助手。
北京理工大学:建立专业知识图谱构建与服务系统,形成智慧教育的知识核心。
北京邮电大学:“码上”平台利用大模型技术提供一对一智能辅导。
北京师范大学:创新“AI+”课堂教学智能评测系统,实时监测和分析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行为等多维度指标。
中国传媒大学:探索AIGC在传统文化领域的应用,创新教学模式。
哈尔滨工业大学:推出电工电子实验教学项目,实现人机交互式学习。
华东师范大学:水杉在线平台集成“教”“学”“练”“测”“评”“创”等多个环节。
东南大学:开发大学物理课程智慧AI助教系统,实现个性化学习指导。
智慧课堂带来了哪些改变?
智慧课堂相比传统教学,带来了多方面的革新:
提升互动性和参与度:通过实时反馈和个性化教学,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优化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节省了教师批改作业和板书的时间,学生也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自主探究。
实现个性化教学:智慧课堂能够记录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反馈数据,为教师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建议。
丰富教学资源:利用信息化网络平台整合优质教学资源,实现课程拓展。
营造积极互动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合作,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未来展望
在政策与技术的双重驱动下,智慧课堂迎来新的发展机遇。2022年起,教育部启动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推动教育进入数字化新阶段。AI技术的突破也为智慧课堂的实践与创新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然而,智慧课堂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如教育经费紧张、个人终端普及与经济承担能力矛盾、采购与需求脱节等。针对这些问题,需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智慧课堂产品模式。
总体来看,智慧课堂作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载体,正在逐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为高等教育带来新的变革。它不仅提升了学习效果,还培养了师生的信息素养,为未来的教育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