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家湾:从“虾苗谷”到现代化渔业产业园的绿色转型
冯家湾:从“虾苗谷”到现代化渔业产业园的绿色转型
冯家湾,这个曾经以“虾苗谷”闻名的海南小渔村,如今正以现代化渔业产业园的新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作为全国首个探索大规模工厂化养殖模式的园区,这里不仅实现了从传统养殖到工业化生产的跨越,更成为了海南渔业转型升级的标杆。
从“虾苗谷”到“水产硅谷”的华丽转身
冯家湾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海南岛东北部的海湾,水质纯净,风平浪静,是理想的水产养殖场所。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这里就吸引了众多虾苗繁育企业,被誉为海南的“虾苗谷”。然而,粗放式的养殖模式不仅效率低下,还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文昌市在冯家湾规划了6408亩的现代化渔业产业园,创新性地采用多层工厂化养殖模式。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更通过科技赋能实现了养殖效率的大幅提升。
工厂化养殖:让鱼虾住进“大别墅”
走进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一栋栋现代化的养殖厂房。在这里,鱼虾不再是露天养殖,而是住进了“大别墅”。
以东星斑养殖为例,数千平方米的车间里,24口八角形鱼池整齐排列。相比传统养殖,车间养殖的优势显而易见:
- 成活率大幅提升:从传统的60%-70%提高到95%
- 养殖周期缩短:从18个月缩短到9个月
- 产量提高:同等面积下产量提升3-5倍
这些成绩的背后,是科技创新的支撑。车间内模拟深海环境,水温恒定,不受台风、雨水等自然因素影响。饵料投喂、水质监测等环节都实现了智能化管理,确保了养殖环境的最优状态。
绿色发展: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
在冯家湾,养殖用水来自近海2公里、海平面以下9米的深层海水,通过管道统一输送。这种取水方式避免了近岸海水的污染,保证了养殖用水的纯净。
更值得一提的是,园区建立了完善的尾水处理系统。养殖产生的废水经过四级净化处理,达到海南省《水产养殖尾水排放标准》一级排放标准后,才会排入海域。这种“取水-养殖-处理-排放”的闭环管理模式,有效保护了海洋生态环境。
科技创新:打造国家水产种业南繁基地
冯家湾产业园不仅是一个养殖基地,更是一个科技创新平台。园区已引进53家企业和科研院所,包括水科院东海所、海南大学等,形成了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格局。
在海南海王星水产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技术攻关,石斑鱼苗的出苗率从不足10%提升到60%。在信邦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每只种虾都佩戴着记录基因信息的“眼环”,通过基因检测优化种苗繁育。
目前,园区已培育高新技术企业6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家,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4家。这些成果不仅推动了当地产业发展,更为全国水产养殖业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展望未来:打造现代渔业转型升级引擎
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的目标远不止于此。园区正致力于打造“国家水产种业南繁基地、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现代渔业转型升级引擎区和现代渔业国际合作示范区”。
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冯家湾正在从一个传统渔村,转变为引领中国现代渔业发展的新高地。这种从“追赶”到“领跑”的转变,不仅体现了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更为全球渔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