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拉贝新书发布:传承祖父的人道主义精神
托马斯·拉贝新书发布:传承祖父的人道主义精神
近日,约翰·拉贝之孙托马斯·拉贝的新书《拉贝与中国》在中国正式发布。这本新书不仅记录了约翰·拉贝在中国的生活经历,更承载着一段关于勇气与人性的光辉历史。
1937年12月,侵华日军攻占南京,制造了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在这场人间浩劫中,受雇于西门子公司的德国商人约翰·拉贝挺身而出,与20多位国际友人共同建立了“南京安全区”,为20多万中国平民提供了庇护所。他不仅利用自己的纳粹身份保护难民,还详细记录了日军的暴行,留下了长达2000多页的《拉贝日记》,成为南京大屠杀最重要的历史见证之一。
托马斯·拉贝表示,出版《拉贝与中国》的目的就是让更多读者了解祖父的事迹,传承其人道主义精神。新书发布会上,他深情回顾了家族历史,特别讲述了祖父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的英勇行为。他强调,即便在看似绝望的境地中,个人或小团体也能释放出巨大的正能量。
托马斯·拉贝不仅通过书籍传承祖父的精神,还积极推动中德两国的医学交流与合作。作为一位有着数十年从业经验的妇产科医生,他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建立了合作关系。更值得一提的是,他提出了建立虚拟医学院的构想,希望通过这一平台,人们可以自由获取所需的医学信息,进一步推动和平使命。
然而,约翰·拉贝的事迹在中德两国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反响。在南京,拉贝的名字代表着仁爱与勇气,拉贝纪念馆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际和平博物馆。相比之下,在西方社会,这段历史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拉贝也未能成为家喻户晓的英雄。
托马斯·拉贝对此深有感触。他指出,年轻人必须理解责任的重要性,不能在困难面前放弃。他鼓励儿子学习中文,希望将中德友好情谊延续下去。目前,全球已设立了6座约翰·拉贝交流中心,其中两座位于北京和南京,旨在弘扬拉贝的人道主义精神,为年轻一代树立榜样。
托马斯·拉贝的新书发布,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当代人的启示。在当今世界,人道主义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正如托马斯·拉贝所说:“如果有更多读者能接触到这本书所讲述的历史,让我祖父的人道主义精神、他对道德的理解以及对和平的渴望得以传承,我会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