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葛洲坝下的中华鲟:生存危机大揭秘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葛洲坝下的中华鲟:生存危机大揭秘

引用
搜狐
11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798500706_120549555
2.
https://m.bjnews.com.cn/detail/1706696421168691.html
3.
https://new.qq.com/rain/a/20240903A04IMJ00
4.
https://m.youth.cn/qwtx/xxl/202403/t20240330_15166448.htm
5.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426157
6.
https://chinaxiv.org/abs/202411.00256
7.
http://nyj.jingzhou.gov.cn/ywbk/scy/202403/t20240329_921506.shtml
8.
https://www.ourchinastory.com/zh/12507/%E9%9D%9E%E5%87%A175%E5%B9%B4%C2%B7%E7%92%B0%E4%BF%9D%E7%AF%87%EF%BD%9C%E4%B8%AD%E5%9C%8B%E8%87%AA%E7%84%B6%E4%BF%9D%E8%82%B2%E7%9A%845%E5%80%8B%E3%80%8C%E7%AC%AC%E4%B8%80%E6%AC%A1%E3%80%8D
9.
https://www.wuhan.gov.cn/sy/whyw/202404/t20240411_2387414.shtml
10.
https://www.wuhan.gov.cn/sy/whyw/202403/t20240329_2382089.shtml
11.
https://www.idea-king.org.cn/worksinfo-10399.html

中华鲟是地球上生活了1.4亿年的古老鱼类,被誉为"水中活化石"。然而,近年来由于葛洲坝等水利工程的建设,其自然繁殖活动受到了严重影响。去年科研人员首次未监测到野生中华鲟自然产卵,今年也未能在长江江段发现幼鱼踪迹。专家们呼吁加强保护措施,否则这一珍贵物种可能面临野外灭绝的风险。

01

葛洲坝下的生存危机

1981年,葛洲坝水利工程截流,这对中华鲟的生存环境产生了深远影响。葛洲坝截流前,长江上游曾有600多公里、20处中华鲟产卵场,如今只剩葛洲坝下游不到4公里长、不到1平方公里的产卵区域。产卵场的范围和面积不及之前的1%。

同时,中华鲟的数量也在急剧减少。根据研究人员的调查,葛洲坝下游80km江段,疑似中华鲟数量从2017年的27尾降至2021年的15尾,5年平均数量为18.2尾。与葛洲坝截流初期的评估结果2176尾相比,下降了99.16%,即目前的资源量不及20世纪80年代初的1%。

亲鱼数量更是从1981年的2000多尾锐减至目前的10尾左右,缩减了200倍。这种数量上的急剧减少,使得中华鲟的繁殖概率大大降低。

02

自然繁殖的困境

中华鲟的繁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对环境条件要求极高。它们主要依靠嗅觉在水中寻找同伴,需要足够的种群密度才能完成繁殖。此外,产卵场的水质、水流、水温等环境因素也至关重要。

三峡截流后,长江水温降温变慢,中华鲟的自然繁殖时间推迟了近一个月。这种延迟不仅影响了中华鲟的繁殖能力,还缩短了其后代的洄游时间,降低了幼鱼的存活率。

03

保护措施与未来展望

面对中华鲟生存危机,专家们正在积极采取保护措施。自1982年以来,我国已放流中华鲟近800万尾。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危起伟表示,预计到2036年之后,中华鲟的自然繁殖才有可能恢复。

然而,人工繁殖并非万全之策。人工繁殖的后代可能存在遗传多样性降低、适应力减弱等问题。因此,为中华鲟打造一个安全、健康的自然产卵场,才是促进其种群恢复的关键。

中华鲟是研究地球气候变化和鱼类演化的重要参考,其生存状况直接反映了海洋和河流的生态状况。保护中华鲟,不仅是保护一个物种,更是保护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举措。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能看到中华鲟在长江中自由游弋的景象,让这一"水中活化石"继续见证地球生命的演化历程。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