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朱听团队突破镜像DNA聚合酶技术,为生物传感器和治疗剂开发开辟新途径
清华大学朱听团队突破镜像DNA聚合酶技术,为生物传感器和治疗剂开发开辟新途径
近日,清华大学朱听教授团队在《自然—生物技术》杂志上发表重要研究成果,他们成功开发出一种新型镜像DNA聚合酶,并基于此实现了生物稳定L-DNA适配体的定向进化和选择。这一突破不仅为生物传感器和治疗剂的开发开辟了新途径,还有望在信息安全领域带来革命性进展。
什么是镜像DNA聚合酶?
要理解这一突破的重要性,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镜像DNA聚合酶。在自然界中,所有已知的生命形式都遵循一致的分子手性:DNA由D型核糖组成,蛋白质则由L型氨基酸组成。镜像DNA聚合酶就是一种能够催化与天然DNA手性相反的L-DNA合成的酶。
朱听团队通过近五年的研究,成功全化学合成了分子量达90 kDa的大型镜像蛋白质——镜像Pfu DNA聚合酶。这是目前报道中最大的全化学合成蛋白质,突破了长期以来制约镜像生物学领域发展的技术瓶颈。
创新性的“镜像选择”方案
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创新的“镜像选择”方案,利用镜像DNA聚合酶进行定向进化和选择,设计出生物稳定的凝血酶传感器和抑制剂。这一方案的核心优势在于其生物正交性:镜像DNA不易被天然酶降解,因此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更长的半衰期。
广阔的应用前景
这一突破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在生物传感器领域,镜像DNA适配体可以开发成更稳定的传感器,用于环境监测、食品安全检测等。在医药领域,由于镜像分子不易被人体免疫系统识别,可以开发出具有更低免疫原性的药物,减少不良反应。此外,镜像DNA的信息存储技术还为信息安全领域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镜像生物学的未来展望
朱听团队的研究是构建完整镜像中心法则的重要一步。他们已经初步实现了镜像核酸复制、转录、反转录等过程,目前正在向构建镜像蛋白质翻译系统方向努力。这一领域的进展将为我们理解生命本质提供全新视角,也可能为寻找地外生命提供新的线索。
面临的挑战与风险
尽管前景广阔,但镜像生命研究也引发了科学界的担忧。38位来自9个国家的科学家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评论文章,警告了镜像生命可能带来的严重风险,包括免疫逃避、生态入侵等。因此,在推进研究的同时,也需要谨慎评估潜在风险,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和伦理指导原则。
清华大学朱听团队的这一突破,不仅展示了镜像DNA聚合酶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巨大潜力,也为未来构建完整的镜像生物学系统奠定了重要基础。随着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镜像生命研究将在未来几十年内取得更多重要进展,为人类社会带来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