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友”控糖莫过度 低血糖风险需警惕
“糖友”控糖莫过度 低血糖风险需警惕
每年的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糖尿病作为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四大类慢病之一,很多家庭中都有糖尿病患者。在平常生活中,病友们存在哪些误区?怎样才能科学地控糖?来听听专家的说法。
在江西省人民医院世界糖尿病日的义诊现场,81岁的陈阿姨找到医生说,她已经跟糖尿病相处了27年,自己因为三餐吃得少,血糖值控制得不错,但让她没想到的,是医生却批评了她。
陈女士:空腹血糖一般都是五点多,六点多。
江西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主任医师 程宗佑:太低了,你的空腹血糖怎样也要到7.0左右,血糖控制得太低了,导致身体的其它一系列的反应,反而导致你的综合健康状况会恶化。
陈阿姨说,她特别重视自己的血糖管理,医生说的一些注意事项,她都会按要求做到,有的时候还会自己给自己加码,主食吃得很少,但在医生看来,这种对偏低血糖值过度的“执着”,并不有利于健康。
江西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主任医师 程宗佑:极端地执行医生纪律 ,超过医生的要求,导致的结果是血糖可能会比较好,但是可能会出现营养不良、
医生提醒,如果长期过度控糖,会导致机体摄入能量不足,则会通过分解脂肪、蛋白质来为机体供能,从而导致营养不良,继而引起抵抗力下降,会出现乏力、无精打采、嗜睡等不适症状。此外,也有可能会导致低血糖的发生,容易对脑细胞造成损伤,使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甚至痴呆等。
江西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主任医师 程宗佑:还有另外一个极端,我们也不推荐甚至强烈反对就是不管不顾,对血糖直接产生影响的饮食、运动、药物控制,跟医生商量以后要做个把握,但是绝对不要过度的严格或者说太放松。
糖尿病并发症或致命 高危人群有哪些?
医生介绍,糖尿病是由胰岛素分泌缺陷和作用障碍引起的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而影响正常生理活动的一种疾病,它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也就是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我国是世界上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截至2021年,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为10.6%,患病人数达到1.41亿,也就是说,每10个人中就有1个糖尿病患者,疾病的危害不容忽视。
江西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主任医师 程宗佑:糖尿病的并发症可以涉及到全身几乎所有的脏器和组织,非常可怕的一个疾病,急性并发症比如低血糖症它有可能致命的,慢性并发症方面主要就是眼睛、肾脏、神经系统还包括心血管系统。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通常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导致的,它和饮食、运动等多种生活方式有关,并不是有些朋友认为的少吃糖、只吃素就能保证不得糖尿病。
江西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主任医师 程宗佑:糖尿病的发病一般来说就是跟你摄入的能量超过了你身体的转化能力有关,自己的家人有糖尿病的,本身就是一个高危人群,怀孕的时候血糖高过的,一些使用激素还有精神病药物的,也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高脂血症的人还有高血压的人,特别是肥胖的人群,40岁以上的,我们基本上都定义为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如何预防糖尿病?
在预防方面,建议合理膳食、经常运动、控制体重,此外,健康人群从40岁开始每年检测1次空腹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