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发现食管癌的关键——胃镜:你真的需要害怕吗
早期发现食管癌的关键——胃镜:你真的需要害怕吗
食管癌作为一种我国高发的恶性肿瘤,早期症状较隐匿,多数患者被诊断为食管癌的时候已经进入了中晚期,总体的治疗效果不甚理想。那做什么检查可以早期发现食管癌呢?那最好的方法就是一定要去做胃镜检查!但提到胃镜,可能是很多人都会觉得紧张或者害怕,脑海中浮现出一个又长又粗的管子塞进喉咙的画面。那么做胃镜真的有那么可怕吗?今天,我们来一起揭开胃镜检查的神秘面纱,看看它真的是什么样子。
胃镜是什么?
胃镜,实际上是一个纤细、柔软的管状仪器,通过口腔进入我们的食管、胃和近端十二指肠。其尖端配备了一个摄像头,让医生可以直接观察上消化道的真实情况,更可通过对可疑病变部位进行病理活检及细胞学检查,从而作出明确诊断。
为什么胃镜如此重要?好处有哪些?
可能还有朋友会有疑问:为什么“食管癌”筛查需要做的是“胃”镜,事实上呢,胃镜不单单是看胃的,它还是许多上消化道疾病诊断的“金标准”。通过胃镜,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食管、胃、十二指肠球部甚至降部的状态,是一个高度可靠且安全的检查方法。患者若有腹痛、腹泻、恶心、呕吐、便血或其他相关症状时,胃镜能够直接查看消化道内部病变情况迅速找到病因。在某些情况下,医生还可以通过胃镜直接进行治疗,如切除小的息肉或止血。此外,在发现食管癌、胃癌等恶性肿瘤方面有巨大优势,能够对可以癌变组织进行病理活检及细胞学检查。对于较早期的癌变,还能够直接通过胃镜进行内镜黏膜下剥离(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从而进行对肿瘤的早期、微创的治疗。
胃镜能直接观察到食管内部情况
(a) 正常食管的胃镜图像。 (b) 食管肿瘤形成浅表隆起。 (c) 进展期食管癌,形成明显不规则隆起及溃疡。 (d) 食管管腔被肿瘤阻塞,胃镜无法通过。
胃镜具体怎么做的?
首先胃镜检查前需要空腹至少4小时。为了确保检查过程中的舒适性,医生会提前使用口服药物或是喷雾进行局部麻醉。然后,患者左侧卧位躺在检查床上,医生缓慢地将胃镜插入完成检查。过程中,一些患者可能会感到不适,但这种不适是短暂且可以忍受的。而对于耐受不了普通胃镜的,或者是特别敏感紧张的患者,无痛胃镜就是个很好的方法,即在做检查前应用短效的麻醉药物,待患者进入麻醉状态后进行胃镜检查,一般在检查后5-10分钟患者即可苏醒。让患者在“睡一觉”中做完检查,过程中不会感到疼痛。
胃镜检查的安全性如何?
总的来说,胃镜检查是非常安全的。当然所有医疗操作都存在一定的风险,但胃镜检查的风险很低。可能的风险包括感染、轻微出血或胃部穿孔,但这些情况是不常见的。对于无痛胃镜牵涉到麻醉风险,麻醉医生在检查前就会进行评估,麻醉的全程也都有监护,并在患者苏醒后继续观察一段时间以确保麻醉的安全性。对于胃镜下止血、活检、切除等操作则需要根据病变的具体情况而定。
结语
尽管胃镜可能给部分人带来暂时的不适,但其诊断和治疗食管癌或是其他上消化道疾病的优势是不可否认的。与其害怕甚至逃避,不如主动了解和接受这一检查,从而更好地关心和维护自己的健康。特别是对于食管癌高危人群,更应当定期进行胃镜检查及必要的活检,警惕食管癌的发生。
参考文献
[1]Cohen J, Safdi MA, Deal SE, et al. Quality indicators for esophagogastroduodenoscopy. Am J Gastroenterol. 2006;101(4):886-891. doi:10.1111/j.1572-0241.2006.00676.x
[2]Fujishiro M, Yoshida S, Matsuda R, Narita A, Yamashita H, Seto Y. Updated evidence on endoscopic resection of early gastric cancer from Japan. Gastric Cancer. 2017;20(Suppl 1):39-44. doi:10.1007/s10120-016-0647-8
[3]Lawrence B, Cohen,Amelia N, Dubovsky,James, Aisenberg,等.Propofol for endoscopic sedation: A protocol for safe and effective administration by the gastroenterologist.[J].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2003,58(5).725-32.
[4]Eisen GM, Baron TH, Dominitz JA, et al. Complications of upper GI endoscopy. Gastrointest Endosc. 2002;55(7):784-793. doi:10.1016/s0016-5107(02)70404-5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