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唐代制茶的七道工序和现代普洱茶的制作工艺有何不同?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唐代制茶的七道工序和现代普洱茶的制作工艺有何不同?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gddfy.com/fenlei/wlc/16624.html

中国饮茶文化源远流长,唐代茶圣陆羽所著《茶经》系统总结了种茶、制茶、饮茶的经验,推动了饮茶之风的盛行。那么,唐代的制茶工艺与现代普洱茶的制作工艺有何异同?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唐代制茶的七道工序,并与现代普洱茶的制作工艺进行对比。

唐代制茶工艺在陆羽的《茶经》里被概括为“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十四个字,然而具体工序却没有记载。后人查阅古籍整理出的资料,小武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唐朝具体的制茶工序。

1. 采茶

制茶的首道工序是采茶,茶叶的采摘约在二、三、四月间,若遇雨天或晴时多云的阴天都不采,一定等到晴天才可摘采,茶芽的选择,以茶树上端长得挺拔的嫩叶为佳。(普洱茶的采摘一般是一芽二叶,并不是越嫩越好)

好质量的茶树多野生于奇岩峭壁上,为了采得佳茗,经常要跋山涉水,承受体力的劳累。那时又无采茶工人,茶师通常是自己背着茶笼上山采茶,神异记中曾记载茶人虞洪入山采茶,遇到仙人丹丘子指引佳茗产地,并求以茶祀之的故事。(普洱茶好的古树也多隐藏在原始森林,生态环境好,很多古茶树都比较高,需要人工爬到树上采摘)

不论是现代还是唐代,采茶人的辛苦,都是为了品茶人能喝到优质的茶!

2. 蒸茶

要让新鲜茶叶软化熟化,少不了蒸茶。现代有蒸茶机,那么唐代怎么做呢?唐代茶师表示“我有特别的蒸茶技巧”!

那就是采回鲜叶放在木制或瓦制的甑牛(蒸笼)甑又放在釜上,釜中加水置于鼍上,蒸笼内摆放一层竹皮做成的箄,茶菁平摊其上;蒸熟后将箄取出即可。

在普洱茶制作工艺中并无蒸茶一说,而是摊凉或萎凋。

3. 捣茶

茶菁既已蒸熟,趁其未凉前,尽速放入杵臼中捣烂,捣得愈细愈好,之后将茶泥倒入茶模,模一般为铁制,木模则较不常用,模子有圆、方或花形,因此团茶的形状有很多种。

捣茶是唐代制茶工艺中特别的步骤。现代喝的大部分是全叶茶,只喝茶汤。普洱茶更是讲究茶水分离,而唐代人特别的吃茶习惯,决定了对茶叶有细碎的要求!

4. 拍茶

看过各种形状的茶饼吧,那么来看看唐代人怎么做的!

拍茶,重点就是一个“拍”,也就是把捣细的茶泥倒入在襜布上模具中,放在固定在地上的石承上,通过持续拍击,让茶在模具中变得紧密坚实来给茶做个“塑形”!等到茶完全凝固,拉出襜布,将成形的茶放在竹篓上透干,一次茶的“变身”就完成了!对于那些用自己喜欢的形状的模具来拍茶的行为。

在现在的普洱茶制作中,我们把普洱茶制作成饼或者砖,压饼有传统工艺的石磨压制,也有机器压饼,机器压制的饼虽然更结实,但不利于后期转化,手工石磨压制的饼更利于普洱茶的后期陈化。

5. 焙茶

团茶水份若未干,易发霉败坏,难以存藏故须焙干以利收藏。掠干后的团茶,先用棨(锥刀)挖洞,再用竹扑将已干的茶穴打通,最后用一根细竹棒将一块块的团茶串起来,放在棚(木架)上焙干。

焙炉掘地二尺深,宽二尺半,长一丈,上有低墙。焙茶的木架高一尺,分上、下二棚,半干的团茶放在下棚,全干燥后则移到上棚。

在普洱茶制作中,这道工序就是压好饼后,晾干茶饼。

6. 穿茶

茶叶已经焙干了,那么茶师们还需要做什么呢?

接下来,他们按照一定的重量标准,用线连接团茶中间的孔穴,将茶穿在了一起!这样便于计算茶的分量,且便于存放。

现代的普洱茶工艺已经没有穿茶了,用棉纸包装更好,一饼357克或者200克。

7. 藏茶

团茶的贮藏是件重要的工作,若收藏不当则茶味将大受影响。育器是用来贮茶的工具,它以竹片编成,四周并糊上纸,中间设有埋藏热灰的装置,可常保温热,在梅雨季节时可燃烧加温,防止湿气霉坏团茶。

普洱茶的存储同样重要,好茶还要存储得当有好的转化效果,普洱茶是后发酵茶,自然陈化让它更具有收藏价值。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