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憋便了!这不仅关乎舒适,还可能影响健康
别再憋便了!这不仅关乎舒适,还可能影响健康
憋便的危害远比你想象的更严重
你可能不知道,一个简单的憋便行为,可能会给身体带来多重伤害。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提醒,憋便不仅会影响肠道健康,还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甚至与大肠癌的发生有关。
憋便会导致肠道功能紊乱
便意是由于直肠神经受到粪便重力压迫产生的。长期憋便,会导致直肠对粪便的重力感应变得迟钝,这种现象被称为“习惯耐受性”。当直肠神经反应变慢,即使粪便积累过多,也可能感受不到便意,最终可能导致习惯性便秘。
更严重的是,粪便在大肠内停留时间过长,水分会被过度吸收,导致粪便干结。同时,大肠内的正常菌群会因缺氧而紊乱,甚至死亡。失去菌群和膳食纤维的保护,粪便会析出硫化氢、氨、吲哚、硝酸铵等可溶性毒素,这些物质会刺激肠黏膜,增加患大肠癌的风险。
憋便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对于老年人来说,憋便还可能引发心血管问题。当用力排便时,腹压会显著升高,导致血压骤然上升。这种血压波动可能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出血等严重心血管事件。因此,老年人尤其要注意避免憋便,保持规律的排便习惯。
如何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定时排便:每天固定时间排便,最好是晨起或餐后,有助于建立条件反射。即使没有便意,也要去厕所尝试,逐渐培养规律的排便习惯。
保持正确姿势:蹲便比坐便更有利于排便。如果使用坐便器,可以在脚下垫一个20厘米左右高度的小凳子,模拟蹲便姿势,使排便更加顺畅。
集中注意力:排便时不要分心,避免阅读、玩手机等行为,专注于排便过程,有助于提高效率。
调整呼吸节奏:正确的做法是肩膀和腹部放松,鼻子吸气,嘴呼气,腹部适当用力,保持力道持久且呼吸节奏不被打断。
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如燕麦、糙米、黑麦、红豆、绿叶蔬菜、西兰花、甘蓝等,有助于软化粪便,促进肠道蠕动。
保证充足水分:每天至少饮用1500-1700毫升水,保持肠道润滑。
适量运动:适当的体育活动可以促进肠道蠕动,有助于预防便秘。
充足睡眠:规律的作息时间有助于维持正常的生理节律,包括排便习惯。
特殊情况的处理
如果遇到严重的便秘问题,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开塞露等药物。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长期依赖这些药物,以免造成肠道功能退化。
结语
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不仅关系到日常生活的舒适度,更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及时排便,保持肠道健康,是预防多种疾病的关键。从现在开始,重视每一次便意,让健康排便成为生活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