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的正统主义和伪正统主义
俄罗斯的正统主义和伪正统主义
俄罗斯的历史发展深受蒙古统治的影响,特别是在莫斯科公国时期建立的编户齐民制度,这一制度不仅改变了俄罗斯的政治生态,也塑造了其独特的文化传统。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一历史进程,揭示俄罗斯正统主义与伪正统主义的复杂关系。
莫斯科公国的编户齐民之治
蒙古入侵前,罗斯诸公国的政治生态比较接近欧洲。王公和市民会议(维契)各自依据传统,分享邦国的政务。后来的俄罗斯历史-神话作家念念不忘,罗斯的公主曾经有资格嫁入法兰西。相反,罗曼诺夫家族企图联姻波旁家族,却遭到可耻的失败,因为后者宁愿选择国破家亡的波兰王室。圣彼得堡的君主最后不得不付出重大代价,融合日耳曼小诸侯的血液,将斯拉夫血统稀释到不足百分之一的地步,将法语变成自己的母语。在罗斯的城邦时代,基辅和弗拉基米尔是当之无愧的核心。梁赞和特维尔是大有前途的后起之秀。诺夫哥罗德以汉萨同盟的一份子自居,甚至蒙古人和波兰人都不再将他们视为斯拉夫人。尤里·多尔戈鲁基的神话如果还能证明什么,那就是证明莫斯科要么不存在,要么就只是弗拉基米尔的众多附庸之一。梁赞和基辅承担了蒙古铁蹄的正面打击,诸公国的相对地位因此大大改变了。弗拉基米尔化为灰烬,莫斯科和下诺夫哥罗德分享了空出的生态位。
1649年法典是莫斯科历史的真正起点。从法典的内容看,莫斯科的罗斯性质和公国性质都是非常模糊的。“克里姆林”源于蒙古语的“要塞”,暴露了该政权的蒙古代理人性质或非罗斯性。更重要的是,“八思哈”制度奠定了莫斯科国家体制的基本规模。用儒家的术语讲,“八思哈”就是“秦政”或“编户齐民”的意思。从十户、百户到千户,所有居民都纳入户籍制度之中。各级镇守使管理居民,无异于军官管理士兵、工头管理工人。“编户齐民”最初是高效率的军国主义措施,能够滴水不漏地汲取和利用资源,扫除了贵族阶级和有产阶级的中间截留,秦人和蒙古人的战斗力都建立在这种体制的基础上。莫斯科之所以能够战胜其他没有或拒绝蒙古化的公国,主要得益于蒙古人的遗产。特鲁别茨科伊《论俄罗斯文化中的图兰成份》当中指出,俄罗斯的军事和财政制度都是蒙古人的遗产。各党各派的史学家对此的叙述相当一致,评价却呈两极分化之势,迄今仍然没有多少达成共识的迹象。保守派的“圣人”卡拉姆辛说,俄罗斯的强大应该归功于蒙古。欧亚主义的先驱者古米廖夫说,莫斯科只有依靠内亚才能抗衡欧洲。无论是功是罪,蒙古终归是俄罗斯历史的真正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