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福建鲍鱼养殖业:从海到餐桌的新鲜传奇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福建鲍鱼养殖业:从海到餐桌的新鲜传奇

引用
中国农业新闻网
6
来源
1.
https://www.farmer.com.cn/2024/04/12/99951714.html
2.
https://www.fujian.gov.cn/zwgk/ztzl/sxzygwzxsgzx/sdjj/wvjj/202408/t20240821_6504719.htm
3.
https://news.xmu.edu.cn/info/1025/480771.htm
4.
https://www.fuzhou.gov.cn/zwgk/zdlyxxgk/xczx/jjxc/202406/t20240604_4835830.htm
5.
https://www.fj.gov.cn/zwgk/ztzl/sxzygwzxsgzx/flsxkmh/202406/t20240608_6462425.htm
6.
https://www.fujian.gov.cn/zwgk/ztzl/sxzygwzxsgzx/sdjj/hyjj/202404/t20240427_6440493.htm

“全国每3只鲍鱼就有1只来自连江”,这句看似夸张的说法,却是福建鲍鱼产业的真实写照。2023年,福建连江县鲍鱼养殖产量达5.66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一,产值高达47.46亿元,连续多年稳居全国县级首位。

这一成绩的背后,是福建鲍鱼产业30多年来持续创新、不断突破的结果。从最初的陆地养殖试验,到如今的深远海智能化养殖,福建鲍鱼产业的发展历程堪称中国现代渔业发展的缩影。

创新驱动,养殖技术不断突破

1989年,连江县开始尝试鲍鱼养殖。初期采用陆地养殖方式,但效果并不理想。1993年,连江县创新开展海上养殖试验,将渔网围住塑料桶后倒扣在海带浮绳上,创造出最早的简易鲍鱼养殖笼。这一突破开启了福建鲍鱼养殖的新篇章。

然而,鲍鱼对水质和温度极为敏感,夏季高温和台风、赤潮等自然灾害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重大挑战。为解决这一难题,福建中新永丰实业有限公司率先探索“南鲍北养”模式:每年5月将鲍鱼苗从连江运至山东荣成避暑,11月底再运回连江过冬。这种创新养殖模式不仅提高了鲍鱼的存活率和产量,还改善了鲍鱼的品质,使其更适合高端市场。

2019年,福建鲍鱼养殖迎来新的技术革命。国内最大深远海鲍鱼养殖平台“福鲍1号”在连江海域下水。这个重约1000吨的养殖平台,不仅能抵御15级台风,还配备了风力发电、24小时远程水文监测和自动增氧等功能。更值得一提的是,它将传统的“汗水渔业”转变为“智慧渔业”:只需按下电动按钮,鲍鱼笼就能像乘坐“海底电梯”一样轻松升降,相比传统养殖节省了60%的人力。

完整产业链,提升产业附加值

在养殖技术不断突破的同时,福建鲍鱼产业也在积极延伸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以福州源丰海洋科技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全年初加工(冻鲍)产能可达10亿元,深加工(鲍鱼预制菜)产能可达5亿元。企业不仅建立了自己的鲍鱼养殖场和育苗场,还在连江和山东荣成分别建设了活鲍配送中心,实现了从养殖到加工的全程把控。

在精深加工方面,福建鲍鱼企业开发出了多种创新产品。除了传统的冻鲍加工,还推出了鲍鱼面、鲍鱼预制菜等新产品,其中鲍鱼预制菜已研发出100多个品种。这些深加工产品不仅丰富了消费者的餐桌选择,也大大提升了鲍鱼产业的经济效益。

未来展望:打造“蓝色粮仓”

面对取得的成绩,福建鲍鱼产业并未止步不前。2024年,农业农村部发布第九批国家级海洋牧场名单,连江县黄岐半岛海域榜上有名,成为福建省唯一入围的国家级海洋牧场项目。这标志着福建鲍鱼产业正向更高水平的现代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同时,福建鲍鱼产业也在积极探索文旅融合的新模式。在连江县,一些鲍鱼养殖企业开始尝试将养殖基地打造成观光景点,让游客近距离了解鲍鱼养殖过程,体验海洋文化。这种“鲍鱼+文旅”的新模式,不仅为产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也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力。

从最初的尝试养殖,到如今的全国最大鲍鱼养殖基地,福建鲍鱼产业用30多年的时间完成了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华丽转身。未来,随着科技创新的持续推动和产业链的不断完善,福建鲍鱼产业必将为全球市场带来更多高品质的鲍鱼产品,为我国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