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诚卫士罗海宁和王成龙:武警工程大学的骄傲
忠诚卫士罗海宁和王成龙:武警工程大学的骄傲
武警工程大学:培育忠诚卫士的摇篮
在古城西安秦阿房宫遗址上,矗立着一所特殊的高等学府——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工程大学。这所成立于1983年的军校,是武警部队唯一综合性大学,也是全军“2110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建校40年来,这里培养了数万名优秀军事人才,其中不乏像罗海宁和王成龙这样的忠诚卫士。
“黑客克星”罗海宁:30年铸盾信息战场
罗海宁教授是武警工程大学信息安全领域的领军人物。作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他在信息安全和密码学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他带领团队完成了多项国家和军队重大科研项目,研发的多项成果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在教学方面,他培养了大批信息安全专业人才,为武警部队的信息安全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王成龙:用生命诠释忠诚
与罗海宁不同,年轻的王成龙用另一种方式展现了武警工程大学学子的风采。2018年9月,在武警山东总队济南支队的一次“魔鬼周”极限训练中,23岁的王成龙为救战友献出了宝贵生命。
王成龙出生在山东莒南,从小就对军装情有独钟。2014年,他以625分的高考成绩,毅然选择了武警工程大学,放弃了就读985高校的机会。在校期间,他不仅学术成绩优异,两次获得全国数学竞赛二等奖,而且军事训练也十分刻苦,曾获得三等功。
毕业时,他放弃了留校任教的机会,主动申请到一线特战部队。2018年,在一次训练中,面对失控的货车,他毫不犹豫地推开身边的战友,自己却不幸被卷入车轮之下,壮烈牺牲。武警部队为他追记一等功,授予“中国武警忠诚卫士”称号。
两种人生,同一份忠诚
罗海宁和王成龙,一文一武,一老一少,展现了武警工程大学人才培养的两个侧面。罗海宁用毕生精力为部队培养信息安全人才,而王成龙则用年轻的生命诠释了军人的无畏与忠诚。他们虽然选择的道路不同,但都用自己的方式践行了“忠于党和人民,造就现代警官”的校训,成为了武警工程大学的骄傲。
在武警工程大学40年的办学历程中,像罗海宁和王成龙这样的优秀人才还有很多。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这所军校不仅是一所高等学府,更是一片培育忠诚卫士的沃土。在这里,一代又一代学子接过前辈的旗帜,为祖国的和平与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