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黑土:农业发展的秘密武器
吉林黑土:农业发展的秘密武器
吉林省拥有9811万亩黑土耕地,占全省耕地面积的87%,这片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的黑土地,不仅支撑着吉林省的粮食生产,更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然而,长期高强度利用导致黑土退化问题日益严重,保护黑土地已成为当务之急。
吉林黑土:肥沃的自然馈赠
吉林省的黑土主要分布在松辽平原、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等地,其中梨树县等地是典型的黑土分布区。这些地区的黑土以其高有机质含量和肥力而著称。据研究显示,吉林省黑土的有机质含量集中在3%~5%范围内,均值为4.13%,高于黑龙江省的有机质平均水平。
农业发展的“秘密武器”
肥沃的黑土为吉林省的农业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据统计,吉林省粮食产量连续三年超过800亿斤,最高达到816.16亿斤。黑土区不仅是吉林省的主要粮食产区,更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然而,这片肥沃的土地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由于长期高强度利用,加上重用轻养、土壤侵蚀等原因,导致黑土地有机含量下降、土壤肥力下降、理化性状与生态功能退化,黑土地出现了变薄、变瘦、变硬、变黄等一系列退化现象。
保护黑土:刻不容缓
黑土退化的速度令人震惊。监测数据显示,每年黑土层要减少几毫米,甚至1厘米。在梨树县的黑土地剖面观察点,黑土层的厚度已从开垦前的60-70厘米减少到30厘米左右。同时,土壤有机质含量也从原来的6%-7%降至2%以下。
科技创新:守护黑土的希望
面对黑土退化的严峻形势,吉林省采取了多项措施进行保护。其中,“梨树模式”成为黑土地保护的典范。该模式通过免耕少耕、秸秆还田、轮作间作等方式,尽可能减少对土壤的扰动,归还土壤有机物质,降低风水侵蚀的影响。
经过持续努力,保护性耕作技术已取得显著成效。在梨树实验站的农田里,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对提升了10%-20%,绝对值达到2.2%。同时,吉林省还建设了791.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成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1208个、耕地质量调查评价点1.09万个,为黑土地保护提供了有力支撑。
保护黑土,就是守护未来
黑土地的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参与和努力。只有保护好黑土地,才能确保我们的饭碗端得更稳、更牢。让我们携手行动起来,共同守护这片珍贵的黑土地,为子孙后代留下沃野千里、良田万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