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运动后恢复:科学破解你的疲劳密码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运动后恢复:科学破解你的疲劳密码

引用
搜狐
12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798862729_121767385
2.
https://www.sohu.com/a/780953430_121767385
3.
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paperid=93938
4.
https://cn.iherb.com/blog/regulating-the-nervous-system/1969
5.
https://www.scienceinsport.com/sports-nutrition/zh/the-importance-of-complete-recovery-nutrition-post-exercise
6.
https://consumer.huawei.com/cn/wearables/stories/trusport-degree-of-recovery/
7.
https://www.guhejk.com/wordpress/?p=15602
8.
https://news.tongji.edu.cn/info/1007/88825.htm
9.
https://www.allofpain.com/zh/post/%E7%BA%BD%E7%BA%A6%E7%96%BC%E7%97%9B%E7%AE%A1%E7%90%86-%E7%A5%9E%E7%BB%8F%E7%97%85%E6%98%AF%E4%BB%80%E4%B9%88%EF%BC%9F%E5%8E%9F%E5%9B%A0%E3%80%81%E7%97%87%E7%8A%B6%E5%92%8C%E6%B2%BB%E7%96%97
10.
https://www.mayoclinic.org/zh-hans/diseases-conditions/multiple-sclerosis/multimedia/multiple-sclerosis-diagnosis/vid-20135054
11.
https://www.mayoclinic.org/zh-hans/healthy-lifestyle/fitness/in-depth/exercise/art-20045506
12.
https://www.forwardpathway.com/116857

运动后感到疲劳是每个运动爱好者都曾经历过的感受。这种疲劳不仅仅是简单的体力消耗,而是涉及肌肉、神经系统乃至心理状态的复杂生理现象。从医学角度深入解析运动后的疲劳机制,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身体的反应,还能指导我们采取更科学的恢复方法。

01

运动后疲劳的生理机制

运动后疲劳主要表现为肌肉酸痛、乏力、注意力下降等症状,这些看似简单的表现背后,其实蕴含着复杂的生理机制。根据疲劳程度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疲劳。轻度疲劳通常能通过自身免疫系统逐渐消除;中度疲劳则需要合理的放松和恢复措施;而重度疲劳则需要高度重视,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运动疲劳主要分为三种形态:

  • 身体疲劳:表现为肌肉酸痛、浑身乏力、食欲下降、失眠等身体症状,直接影响运动员的身体状态和日常生活。
  • 神经疲劳: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头晕和身体乏力等神经系统症状,影响运动员的反应速度和技术执行能力。
  • 心理疲劳:表现为情绪低落、焦虑、易激动等心理症状,影响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比赛状态。

运动疲劳的产生主要源于运动过程中的生理和心理因素。首先,激烈运动时,肌肉供氧不足会导致乳酸产生和堆积,从而引起肌肉疲劳。乳酸的堆积会阻碍肌肉收缩,降低肌肉力量和耐力,影响运动表现。其次,长时间高强度的训练或比赛可能导致神经系统过度兴奋,引起神经疲劳,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和反应迟钝等症状。此外,心理压力、焦虑和紧张也会导致心理疲劳,影响运动员的比赛状态和表现。

02

中枢神经疲劳与周围神经肌肉疲劳的区别

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大部分,它们在运动疲劳中的表现和作用机制也有所不同。

  • 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负责接收、处理和发送来自身体的所有感觉信息。运动时,大脑会通过脊髓向肌肉发送指令,控制肌肉的收缩和放松。长时间高强度运动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过度兴奋,出现神经疲劳,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等症状。

  • 周围神经系统:分为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躯体神经系统控制我们自主进行的运动,如手臂、腿部的移动;自主神经系统则负责调节心率、呼吸、消化等无意识动作。运动时,躯体神经系统会直接控制肌肉的收缩,而自主神经系统则通过调节心血管和呼吸系统来支持运动。运动疲劳时,周围神经系统会出现传导速度减慢、信号传递效率降低等问题,导致肌肉力量下降、协调性变差。

03

科学恢复方法

运动后的恢复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营养补充、休息安排、心理调节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最新的运动营养学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更科学的恢复方案。

营养补充

运动后需要同时摄入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来补充和修复肌肉。碳水化合物的供应对于耐力运动的燃料供应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以中等强度进行 60 分钟以上训练的运动员。碳水化合物是人体的主要燃料,也是导致中枢和肌肉疲劳的主要因素。人体每小时可吸收约 90 克碳水化合物。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饮食可提高耐力和间歇性高强度运动的表现。运动后迅速补充糖原可以让运动员为训练做好准备,并帮助他们为下一次训练补充能量。每公斤体重大致应摄入 1.2 克碳水化合物。

运动后摄入的蛋白质对于支持新陈代谢适应、肌肉修复和重塑至关重要。运动时的身体压力会对肌肉纤维造成微小损伤,需要进行修复。摄入蛋白质可积极促进肌肉蛋白质的合成,促进新肌肉蛋白质的生成,这对最佳恢复至关重要。研究表明,阻力训练后至少 24 小时内,肌肉蛋白质合成(利用氨基酸生成新肌肉蛋白质的过程)会出现上调反应,同时对摄入膳食蛋白质的敏感性也会增加。有氧运动或其他类型的运动(如短跑和间歇性短跑)后也会出现类似的反应。许多研究表明,蛋白质摄入量远高于建议的每日摄入量是一个很好的理由,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新陈代谢对训练的适应性。

休息安排

高强度运动后需要48小时的恢复时间,期间可以进行低强度运动。例如,如果你周二执行一个高强度间歇训练,这时候恢复程度可能会显示 60%(恢复程度差),而恢复时间是 48 小时,在周四的时候,身体就可以“完全恢复”,可以进行下一次的间歇训练(高强度训练);而在 48 小时之后,也就是周六身体又能“完全恢复”,可以进行 LSD训练。

心理调节

运动后的心理恢复同样重要。长期的运动压力和疲劳可能会导致心理疲劳,影响运动表现。适当的放松活动、充足的睡眠和心理疏导都有助于缓解心理疲劳。研究表明,在大自然中度过的时间能控制血压,并有助于调节自主神经系统的平衡。亲近大自然的旅游已被证明对自主神经系统有益。因此,下次你计划度假时,选择一个有丰富的自然风光的地方,以提升你的幸福感,帮助调节神经系统。

通过科学的方法,揭秘你身体的疲劳密码,助你在下一次锻炼时表现更佳!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