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未成年人巨额打赏主播,法院调解促和谐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未成年人巨额打赏主播,法院调解促和谐

引用
澎湃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172341

近年来,随着网络直播行业的快速发展,未成年人巨额打赏主播的现象时有发生,引发了一系列民事纠纷。近日,内蒙古翁牛特旗人民法院成功调解了一起涉及95万余元打赏金额的网络服务合同纠纷案件,为类似案件的处理提供了有益借鉴。

案件回顾

2022年,17周岁的原告王某某在父母不知情的情况下,在某短视频科技公司注册账号后,于该平台上充值数次共计951820元,用于购买虚拟币打赏平台的多名主播,其中给主播井某某打赏最多,约40万元。家长发现后,当即联系主播与短视频平台,要求退还打赏款项,但是平台退还款项程序繁杂,且家长与平台和主播没有实现良好沟通,案涉款项至今未予退还。

无奈之下,原告将短视频平台、案涉主播和主播签约的传媒公司诉至法院。因原告实行打赏行为时系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以未得到法定代理人同意的情形下实施大额转账行为与自身年龄智力不相适应为由,要求三被告退还案涉款项。本案系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案件。

调解过程

在了解相关案情后,承办法官多次阅卷,翻阅网络服务合同纠纷相关案例,总结案件争议焦点,与各方当事人耐心沟通,释法说理,并积极听取各方当事人的意见与看法,在与原告的家人及律师耐心沟通后,决定以调解的方式化解此次纠纷。

在充分了解当事人诉请后,承办法官及时调整解决办法,采取一对一的调解方式,因涉及当事人众多且都在外地,承办法官与各方当事人电话沟通不下百余次。最终,各方都愿意让步,达成了调解协议,平台、主播和主播签约的传媒公司退还原告打赏款项共计50万元。至此,案件得以圆满化解,实现了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的统一。

法官提醒

未成年人自身心智发育不成熟,自控能力较差,更容易受到诱导进行打赏。父母教育的缺位,过度溺爱等原因,也会使未成年人缺乏关爱和正确引导,更容易沉溺于虚拟世界中难以自拔,肆意挥霍父母血汗钱。虽然对于未成年人的支付行为,有法律这最后一道防线约束和保护,但财产损失虽可挽回,未成年人已经养成的不良习惯和不正确的价值观念却难以纠正。

法官提醒,引导未成年人理性利用网络,需要全社会的重视和行动。未成年人的父母,应当履行抚养、教育和保护未成年子女的义务,以身作则,加强对未成年人使用网络的引导和监督。因此家长应注重对孩子的有效陪伴,注重引导和培养孩子多种积极正面的兴趣爱好,注重对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金钱观的正确引导,引导孩子进行理性消费。

同时家长应妥善保管好自己的手机和支付密码等重要信息,经常查看银行卡的余额和消费短信提醒。一旦遭遇类似情况,一定要保存好孩子和平台的交易、转账记录等所有证据,并及时通过向消费者协会、相关平台求助或者诉讼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网络服务提供者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应当以更加审慎的态度、更加成熟的技术、更加严密的措施,针对未成年人使用其服务设置相应的时间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等功能。另外,学校、社会也应当加强对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的宣传教育,增强未成年人科学、文明、安全、合理使用网络的意识和能力。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为未成年人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