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栋梁》:一场跨越千年的建筑文化盛宴
《栋梁》:一场跨越千年的建筑文化盛宴
1月28日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将如期与观众见面。其中,以北京中轴线为灵感的中国传统建筑创演秀《栋梁》备受瞩目。该节目通过三维立体建筑模型和虚实融合技术,再现中国古建的千年神韵和文化内涵。
北京中轴线:7.8公里的文化脊梁
北京中轴线最早形成于元大都时期,从北部的钟、鼓楼向南延伸至永定门,全长7.8公里。这条中轴线不仅是城市的规划灵魂,更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
中轴线的设计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执正守中”理念。考古发现显示,中轴线上的建筑布局和尺度运用都蕴含着深刻的象数思想。例如,天桥至永定门段的中轴历史道路遗存包含7条叠压的道路,最下面两条为明清时期的中轴道路。永定门内居中石路宽4.8米,合清尺一丈五尺,这一尺度在先农坛的祭祀线路中也有体现,展现了都城神圣空间设计的深意。
梁思成:用一生解读中国建筑密码
《栋梁》节目的视觉设计以梁思成先生绘制的古建筑手稿为基础,这背后凝结着梁思成对中国古建筑研究的毕生心血。
梁思成是中国建筑学学科的重要开拓者,他一生致力于保护中国古建筑和文化遗产。在战乱年代,他带领团队踏遍15个省190余个县市,考察了1800多座古建筑,完成了1900张测绘图稿。他不仅破解了《营造法式》这部“天书”,还编写了第一部《中国建筑史》,实现了“中国建筑史要由中国人来写”的夙愿。
科技赋能: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栋梁》节目运用了总台最新的虚实融合超高清制作系统,采用“XR+数字孪生+VP”融合拍摄技术,打造出无限延展的虚拟舞台空间。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团队基于梁思成的手稿,制作了精准的数字孪生建筑模型,让观众得以在虚拟空间中感受中国古建的精妙。
这种创新性的表达方式,不仅让传统文化以更生动的形式呈现,也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开辟了新路径。正如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副院长崔冬晖所说,《栋梁》是继“中国色彩”“中国纹样”之后,总台春晚对“中国建筑”这一传统文化领域的又一次创新性表达。
文化传承:让世界看见中国之美
《栋梁》节目的推出,恰逢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之际,它不仅是一次艺术表演,更是一次文化传承的实践。节目通过现代科技手段,让古老的中国建筑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正如梁思成先生所言:“一个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仅来自经济和科技,更来自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栋梁》正是这样一次成功的尝试,它让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也让我们更加坚信,中国传统文化必将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