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医调理胃烧灼感:从名医经验到实用方案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医调理胃烧灼感:从名医经验到实用方案

引用
腾讯
9
来源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1224A00J8Q00
2.
http://szyyj.gd.gov.cn/zyyfw/dyjc/content/post_4436383.html
3.
https://njszyy.cn/jxky/dsfc-detail.aspx?mtt=84
4.
http://szyyj.gd.gov.cn/zyyfw/dyjc/content/post_4358878.html
5.
https://www.wjgnet.com/1009-3079/full/v32/i6/387.htm
6.
https://xb.njucm.edu.cn/cn/article/Y2024/I8/765
7.
https://www.tcmjc.com/doi/10.16841/j.issn1003-8450.2016.01.26
8.
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paperid=94367
9.
http://szyyj.gd.gov.cn/zyyfw/dyjc/content/post_4489966.html

胃烧灼感是现代人常见的消化系统症状,中医称之为“胃烧”,多由胃酸过多、饮食不当、情绪压力等因素引起。国医大师张学文认为,胃烧灼感属于中医“胃脘痛”“嘈杂”等范畴,其病机多为肝气郁滞、脾胃虚弱,加之饮食不节、邪毒内聚,导致寒热错杂、虚实并见。

中医理论认识

全国名中医马骏教授提出,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胃烧灼感多因脾胃升降失司所致。具体表现为:

  1. 脾气不升:导致阴火上冲,出现胃脘灼热感。
  2. 胃气不降:食物停滞,胃气上逆,引发烧灼感。
  3. 虚实夹杂:既有气滞、湿阻等实证,又有脾胃虚弱等虚证。
  4. 寒热互结:胃热与脾寒并存,形成复杂病机。

中医调理方法

1. 理气和胃

适用于肝气郁滞、胃气不降的患者。可选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或香砂六君子汤合枳术丸。具体药物包括柴胡、白芍、枳壳、陈皮、半夏、党参、白术、茯苓等。

2. 清热泻火

针对胃热炽盛者,可选用黄连、黄芩、栀子等清热药。对于湿热蕴结者,可加用茵陈、苍术、厚朴等清热利湿之品。

3. 温中散寒

适用于脾胃虚寒型患者,可选用理中丸或香砂养胃丸。主要药物有干姜、吴茱萸、白术、砂仁等。

4. 滋阴养胃

对于胃阴不足者,可选用沙参麦冬汤或益胃汤。常用药物有沙参、麦冬、玉竹、石斛等。

5. 通降导滞

针对饮食积滞者,可选用保和丸或枳实导滞丸。主要药物有山楂、神曲、莱菔子、枳实等。

6. 补中益气

适用于脾胃气虚者,可选用补中益气汤或香砂六君子汤。主要药物有人参、黄芪、白术、甘草等。

名医验案分享

患者杨某,女,40岁,主诉胃脘胀满不适伴烧心两年。初诊时见胃脘胀满,食后明显,但满而不痛,伴烧心,嘈杂,饥饿感明显,但纳少,时有呕吐呃逆,眠差,无明显反酸,二便正常。舌质暗红苔薄黄,脉沉细。胃镜检查示慢性浅表性胃炎活动期。

诊断为胃痞,属脾胃虚弱,寒热互结型。治疗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减:

  • 姜半夏9克
  • 干姜2克
  • 炒黄芩10克
  • 炒川连6克
  • 党参10克
  • 陈皮10克
  • 茯苓神各20克
  • 枳壳6克
  • 竹茹10克
  • 甘草6克
  • 谷芽、麦芽各20克
  • 白术9克
  • 生牡蛎15克

水煎服,日1剂,连服7天。经调整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最终诸症皆除。

日常调理建议

  1. 饮食调养: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少食多餐,定时定量,可多食用山药、薏苡仁、小米等健脾养胃之品。

  2. 生活方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饭后不要立即躺下,可适当散步。

  3. 情绪管理: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焦虑和紧张,可练习冥想、瑜伽等放松身心。

  4. 适度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养生功法,有助于调和气血,改善脾胃功能。

中医调理胃烧灼感,重在辨证施治,既要针对症状,又要调理体质。建议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根据个人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才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