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
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
夕阳正斜照在空阔的水面上,曲折的小岛连接翠绿的群山。目送江上船载着嘶鸣的马随波而去,柳荫下的人们等待着船靠岸。广阔沙草从中群鸥四处飞散,万顷江田上空孤鹭展翅飞翔。谁能像范蠡一样乘着小木船,在辽阔的江湖上面自由飘荡。
原文
温庭筠《利州南渡》
澹然空水带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带 一作:对)
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
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夕阳正斜照在空阔的水面上,曲折的小岛连接翠绿的群山。目送江上船载着嘶鸣的马随波而去,柳荫下的人们等待着船靠岸。广阔沙草从中群鸥四处飞散,万顷江田上空孤鹭展翅飞翔。谁能像范蠡一样乘着小木船,在辽阔的江湖上面自由飘荡。
注释
范蠡:字少伯,春秋时楚国人,为越大夫,从越王勾践二十余年,助勾践灭吴国后,辞官乘舟而去,泛于五湖,莫知所终。五湖:指太湖和它附近的几个湖,这里泛指江湖。忘机:旧谓鸥鹭忘机,这里有双关意,指心愿淡泊,与人无争。
赏析
诗人来到了嘉陵江畔,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开阔清澄的江面,波光粼粼而动,夕阳映照在水中,闪烁不定;起伏弯曲的江岛和岸上青翠的山岚在斜晖的笼罩下,一片苍茫。这一联写江景,交待了行程的地点和时间:日暮时江边渡口。因为诗写的就是渡江情景,所以首联从此着笔,起得非常自然。颔联紧承上联,写人马急欲渡江的情景:渡船正浮江而去,人渡马也渡,船到江心,马儿扬鬃长鸣,声音悦耳怡情;未渡的人(包括诗人自己)歇息在岸边的柳荫下,等待着渡船从彼岸返回。这两联所写景物都是诗人待渡时岸边所见,由远而近,由江中而岸上,由静而动,井然有序。
颈联写等待中所见的江上景色。前句写近景,沙滩上散落着几丛稀疏的草,草丛中群鸥纷飞;后句写远景,江田万顷,一望无际,一只白鹭在蓝天白云下,自由自在地飞翔。由于是远眺,所以视角广阔,画面开阔,意境深远,显得空灵而富有立体感,把人的精神境界引到高远之处。这景象尽管迷人,但诗人的心绪却很不宁静。
尾联写自己的感慨。"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这里,诗人表示要学习范蠡及时归隐,追慕"五湖烟水"的隐逸生活。这两句的言外之意是:人生苦短,不要被名利所累,应及时归隐,追寻自己的人生乐趣。这种淡泊名利、及时归隐的感慨,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失意的知识分子对现实不满、渴望自由生活的心理。
这首诗以朴实、清新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声色并茂、诗情画意的晚渡图,抒发了诗人欲步范蠡后尘忘却俗念、没有心机、功成引退的归隐之情,反映了他淡泊仕途、厌倦名利的心境。全诗脉络清晰完整,色彩明朗;用词朴实,音韵和谐,意境优美,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