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以换代充":浙江先行先试,能否破解充电安全难题?
电动自行车"以换代充":浙江先行先试,能否破解充电安全难题?
近日,南京发生的一起火灾事故再次引发人们对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的关注。在浙江,一种"以换代充"的新型补能模式正在悄然兴起,试图破解这一困扰城市安全的难题。
电动自行车,能不能更安全?
扫码、还电池、取电池、关柜门……短短一分钟内,电动自行车就能完成电池更换,实现"满血复活"。这种原本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换电"模式,如今也被创新性地运用到了电动自行车领域,并被视为解决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的重要方案。近日发布的《浙江省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突出风险专项整治行动方案》明确提出,要探索推广"以换代充"的换电模式,推动换电市场有序发展。
要知道,浙江省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已达2198万辆,其中杭州就有691万辆,相当于每两个杭州人就拥有一辆电动自行车。面对如此庞大的用户群体,"以换代充"模式是否真的更安全?能否彻底解决电动自行车的安全隐患?
杭州街头,一位外卖员手提电动自行车电池,正准备在"这锂换电"换电柜更换电池。图片由"这锂换电"提供
"以换代充",有必要吗?
电动自行车已成为人们日常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我国两轮电动车市场保有量已达4亿辆,相当于每5户家庭就拥有4辆左右电动车。
随着电动自行车数量的增加,相关火灾事故也呈现上升趋势。据国家消防救援局统计,2023年全国共接报电动自行车火灾2.1万起,较2022年上升17.4%。
难道电动自行车增多就必然导致火灾增多吗?这还真不是电动自行车的错,问题主要出在"充电"环节。数据显示,80%的电动车火灾是在充电时发生的,其中超过一半发生在夜间充电过程中。记者日前在杭州暗访时发现,部分居民楼存在"飞线"充电、私接电线等乱象,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一边是巨大的出行需求,一边是严峻的安全隐患。如何在保障民生的同时确保安全?在浙江,"以换代充"模式正在逐步推广。
打开"这锂换电""铁塔换电"等多个换电APP,可以看到杭州城内密布的换电站点,每隔数百米就有一个站点。每个站点都显示着可用电池的数量、电池状态以及站点位置和距离等信息。
电动自行车"换电"虽然对普通人来说还是个新事物,但在全国,尤其是在浙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发展规模。据统计,国内已有300多家电动自行车充换电企业,覆盖了上百座城市。仅在浙江省内,就有铁塔换电、这锂换电、智租换电、小哈换电、爱换换、嘟嘟换电等几十家换电服务商。
"浙江的换电发展处于全国前列,是我们率先且重点布局的区域,已构建了较为成熟的换电网络。"铁塔换电负责人诸葛承琦介绍,仅铁塔换电一家就在全省11个地级市80多个区县部署了超过6000个换电站。
根据《浙江省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突出风险专项整治行动方案》,今年内,浙江将在互联网共享电动自行车、外卖、快递等电动自行车集中使用行业,优先推广"以换代充"模式,并基本实现换电模式全覆盖。
推广"以换代充"的核心优势在于安全性。杭州宇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耕电动自行车智能充换电领域多年,经营着"充电小斑马""这锂换电"两个品牌。该公司负责人刘爱明用一组数据说明了换电的安全性:从2017年至今,"充电小斑马"已累计提供3亿次智能充电服务,其中300万次因安全隐患被拒绝充电,超过2000万次因异常或风险被预警。
不仅能从源头上预防隐患,电池和电池柜还设计了多重安全保护机制。一旦发生安全隐患,工作人员会及时发现并介入处理,保障安全。"就像许多新能源汽车一样,用于换电的电动自行车锂电池,其工作数据可以实时上传到平台,以便判断电池是否存在故障。"刘爱明介绍,这种技术手段可以在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
"以换代充"的安全性也得到了行业认可。浙江省自行车电动车行业协会理事长陈建龙表示:"目前,'以换代充'是解决电动自行车安全充电、加快电动车补能的有效模式。高质量发展'换电'产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杜绝充电带来的安全隐患。"
在余杭区未来科技城社区里,一位居民正在换电服务站更换电动自行车电池。图片由"嘟嘟换电"提供
快速普及"换电",难在哪?
尽管"以换代充"模式优点众多,但要实现快速普及并非易事。采访中,铁塔换电、这锂换电、嘟嘟换电等头部企业均表示,虽然在全国上百个城市开展了换电业务,用户数量已超百万人,但发展范围仍有限,尚未有大规模铺开的计划。
"现在浙江全省外卖、快递行业电动车保有量近40万辆,至今还没有完全普及,仍有不少堵点,开展居民业务难度更大。"铁塔换电负责人诸葛承琦表示。
陈建龙认为,"以换代充"无法快速普及主要面临四大堵点:
- 换电价格高企。在杭州一小区门口的"嘟嘟换电"换电柜前,记者遇到了前来换电的居民李凡。他平时主要用电动自行车上班和就近出行,一般两三天换一次电池。"以前充满一次电需要6-7个小时,大约花费1-2元。现在换一块满电电池花费为3.9元,价格上相差较大,希望能够降低价格。"
但换电企业也有自己的难处。作为"运营成本高,只有维持高价才能不亏本。"嘟嘟换电负责人廖志成介绍,现在的电价是1.2元一度,加上充电损耗每度达到1.5元,再加上换电柜、电池、场地费、推广获客等成本,让换电费用很难降下来。尽管嘟嘟换电多次降低换电费用,但还是高于普通充电价格。
这锂换电负责人刘爱明对居民换电业务做了一个成本估算:一个站点三年铺设的综合成本近10万元。以一个柜子服务30人计算,每人每月收取超过90元才能回本。但这个数字,对于许多人来说,并不是那么容易被接受。
- 选址难、入场难。对于庞大的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而言,只有足够多的站点才能满足居民的换电需求。但是,许多小区的物业会收取高额场地租金、转供电费用,导致企业运营成本增加,从而推高了百姓使用成本。
"除了小区,一些换电需求旺盛的地铁站、商业区也很难。"廖志成表示,这些地方场地租金高达单柜每月300元,会进一步增加运营成本。
- 居民接受度低。作为全国率先出台电动自行车充换电领域管理规范的地区,余杭的"换电"发展较为成熟。"目前,我区设在居民区内的换电站点数量约为400个,但居民安全认知度不够,仍以充电为主,换电设施的使用率不高。"余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人洪海滨告诉记者。
"嘟嘟换电"是为数不多开展居民换电业务的企业。"我们发现但居民普遍认为换电柜是提供给外卖小哥使用的,导致居民区换电柜闲置。"廖志成表示,居民没有养成使用换电的习惯,需求比较少,推进缓慢。
- 电池规格参差不齐。采访中,居民杨文提出疑虑:"电动车电池厂家这么多,接口也不一样,我的车子换电是否能够适配?"对此,诸葛承琦解释,目前还没有相关的行业统一标准,居民使用的电动自行车换电确实存在难点。
杭州街头,"中国铁塔"设立的"铁塔换电"服务站。图片由"铁塔换电"提供
怎么让说换就换更丝滑?
"以换代充"模式最大的特点,是将电池补能的过程从"用户"转变为"专业机构"来完成。这种新兴模式的价格高低、补能技术和用户体验都非常重要,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何才能更加顺畅?
对于高企不下的运营成本,降本是关键。多家换电企业负责人表示,如果可以参照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一样,加大财政等政策支持,对电动自行车智能充换电建设给予专项补贴,将对加快推广"以换代充"起到推动作用。同时,"以换代充"的成本,来自柜体、电池、电费等费用,由于换电柜采用商业用电计算,电费较高,如果能够降低电费,那么将让更多企业加快换电网络建设,并让居民实现平价换电。
针对选址难、入场难的难点,是不是有好办法可以破题?在陈建龙看来,如果政府部门将"共享电池"和"智能充电桩"设施,纳入城市基础设施范畴和城乡建设规划,开放市政、街角等公共空间,甚至结合"未来社区"建设加以推进,就能够从顶层设计上加强统筹规划、优化设备布局。
其实,诸如此类的问题,国内城市已有办法破解。"比如深圳,就以社区为单位,建设了一批换电枢纽,免除集中充电设施场地租金。"刘爱明说。
"最难破解的问题,其实是居民的使用习惯。"刘爱明提到,他们在调研中发现,许多居民一直以为换电柜是给外卖、快递小哥使用的,对于换电不了解。他在深圳一份文件中了解到,深圳将发动各个街道办和消防救援大队,以宣传教育的方式,引导居民采用"以换代充"的补能模式。同时,向集中充电设施生产商、运营单位、小区物业、公众等主体,组织开展全方位、多渠道的宣传推广工作,让更多人了解并用上"以换代充"。
当然,价格、选址、习惯等问题解决之后,还有重要的一环需要破解,那便是电池接口等是否统一等问题。近日,深圳市电动自行车行业协会联合"嘟嘟换电"等行业参与单位,正在为深圳起草《深圳市电动自行车换电电池通用技术标准》团体标准建言献策。"假如这一标准开始实施,可以让在深圳销售的换电车型在深圳实现'换电无忧'。"廖志成也呼吁,通过地方的探索,希望在全国层面上建立统一的通用技术标准,这样消费者在不同地区、不同品牌之间可以真正实现'换电无忧'。"
"目前,行业标准体系尚未完善,智能充换电设施建设运营标准、规范尚不完备,电池规格也没有统一。"陈建龙认为,"以换代充"属于绿色经济范畴,希望国家有关部门以市场拓展为方向,大力推进换电型电动自行车的销售和换电设施建设,最大限度消除电动车充电带来的各种安全隐患。
本文原文来自温州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