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健康有约丨分离转换性障碍:揭开神秘面纱,共筑关爱防线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健康有约丨分离转换性障碍:揭开神秘面纱,共筑关爱防线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nfnews.com/content/mobZwEgpok.html

近期,一位知名演员被曝光患有分离转换性障碍,这一消息令无数粉丝和观众感到震惊。分离转换性障碍,这个听起来既陌生又遥远的术语,究竟意味着什么?它又是如何影响患者呢?

揭开分离转换性障碍的神秘面纱

分离转换性障碍,亦称作“癔症”,是一种心理-生理紊乱疾病。它主要表现为感知觉、记忆、情感、行为、自我意识及环境意识等方面的心理-生理功能的失整合。

具体而言,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无法用病理生理学解释的症状,例如自我身份不连续、记忆丧失和躯体功能障碍等。这种障碍多由社会心理因素触发,如直接刺激、压力和暗示。患者常缺乏自知力,对疾病淡漠,就诊于综合医院时,易被误诊为其他躯体疾病或被忽视。

分离转换障碍的症状

分离性神经症状障碍

如抽搐和痉挛、虚弱和瘫痪、运动障碍、步态障碍、吞咽障碍、失声症、视觉和听觉症状、意识改变等。这位著名演员的症状,包括“失语症”、瘫痪、频繁干呕、眩晕、关节疼、颈椎疼、吞咽困难等,与分离性神经症状障碍表现相吻合。

分离性遗忘

患者可能会对自己发病时的表现部分遗忘,或者是记不起某一段时间一些不好的经历或发生的事。例如,我们经常在影视作品中看到的某些人经历过心理创伤之后对于创伤事件无法回忆。

人格—现实解体障碍

包括人格解体(如感觉自己置身于自身之外看自己)和现实解体(如感觉自己生活在另一个世界,感到眼前的环境不真实)。

分离性身份障碍

即多重人格障碍,表现为多个截然不同的身份交替出现。例如,《柒个我》中莫晓娜,因为童年的创伤而发展出了七种不同的人格。

以上四种症状并不会同时出现,有时患者可能只是出现其中一个症状的几个表现。

常见的诱因

分离转换障碍的发生是由于个体易感素质(先天)和心理社会因素(后天)共同作用的结果。

心理创伤

如亲人去世、被虐待、被遗弃等,这些创伤性事件可能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导致其心理防御机制出现异常,从而引发分离转换性障碍。

长期心理压力

长期处于高压力状态,如工作压力、学业压力、家庭矛盾等,对其疾病的发生有很大影响。

社会因素

如社会地位的改变、人际关系的破裂、经济困难等,这些社会因素会引发患者的心理冲突和情绪困扰,增加患病风险。

如果“癔症”患者就在身边,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倾听与理解

耐心倾听患者的想法和感受,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关心,避免打断或评判。让患者感受到被尊重和接纳,知道有人愿意倾听他们的困扰。

表达关心

通过言语和行动向患者传达你的关心。可以定期询问他们的身体状况和心情变化,主动陪伴他们参与一些轻松愉快的活动,如散步、看电影等,让他们感受到家庭和朋友的温暖。

教授放松技巧

向患者介绍一些简单的放松技巧,如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放松、冥想等。这些技巧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紧张和焦虑情绪,提高自我调节能力。

鼓励参与兴趣活动

鼓励患者参与一些他们感兴趣的活动,如绘画、音乐、运动等。这些活动不仅能丰富患者的生活,还能帮助他们转移注意力,减轻心理压力。

通过了解分离转换性障碍的特点、诱因和症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患者的挑战,为患有分离转换性障碍的家人和朋友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帮助,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疾病。同时,我们在照顾患者之外也要注意自我关怀,避免因长期照顾患者而产生压力和疲惫。让我们携手共进,用爱和关怀为患者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助力他们走出疾病的阴霾,重拾健康,回归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中。

本文原文来自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