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南农大智慧农业:为芒种插上科技翅膀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南农大智慧农业:为芒种插上科技翅膀

引用
搜狐
10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843848930_120197559
2.
http://www.snzhny.com/inside/4/29.html
3.
http://www.xdblgs.com/
4.
https://www.njau.edu.cn/2024/0930/c171a130995/page.htm
5.
https://www.njau.edu.cn/2025/0107/c1106a133339/page.htm
6.
http://www.snzhny.com/inside/4/16.html
7.
https://www.goodreads.com/questions/4676475-99367376-q
8.
https://news.ycwb.com/2025-01/23/content_53199818.htm
9.
https://www.tpynkj.com/map.html
10.
https://www.sakurasumi.com/797/list.htm

芒种时节,麦浪滚滚,遍野金黄。在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单集镇的一片麦田里,一场别开生面的收割作业正在进行。与传统收割不同,这里没有农民挥汗如雨的场景,取而代之的是智能测产收获机在田间穿梭,一边收割一边测产,田埂上的大屏幕实时显示着小麦产量的空间分布图。这是南京农业大学智慧农业创新团队带来的智慧麦作技术,正在悄然改变着传统农业生产方式。

01

智慧农业:从“看天吃饭”到“知天而作”

南京农业大学智慧农业创新团队由曹卫星教授、朱艳教授领衔,致力于将中国几千年精耕细作的传统智慧与现代高新科技交叉融合。团队开发的智能测产收获机、麦情遥感监测系统等智能装备,正在为现代农业插上科技翅膀。

在南京农业大学白马教学科研基地,科研人员只需轻点鼠标,就能通过农作云平台查看千里之外的麦田长势。智能监测系统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等技术,可以精准监测作物生长情况,及时发现病虫害、土壤湿度等异常情况,为农民提供科学的管理建议。

02

核心技术:让农田装上“数字大脑”

智慧农业的核心在于精准监测和管理。南农大团队开发的智能测产收获机,能够在收割的同时完成产量监测,生成详细的产量分布图。这种“边收边测”的方式,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能为下一季的种植提供数据支持。

在田间管理方面,团队创新性地将人工智能与农业技术相结合,开发出农田机器人。这些机器人能够自动识别作物生长状况,精准施药施肥,真正实现了“对症下药”。同时,基于物联网的环境监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测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参数,为作物生长提供最佳条件。

03

实际效果:科技赋能农业生产

智慧农业技术的应用,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以智能测产收获机为例,其精准的产量监测功能,可以帮助农民优化种植方案,实现增产增收。据团队成员胡金钊博士介绍,使用智能测产收获机后,小麦产量预测精度提高了20%以上。

在江苏省溧水区白马镇袁村的智慧农场示范基地,智能无人耕地机、无人自动插秧机、智能农业无人机等设备大显身手。这些智慧农机不仅提高了作业效率,还降低了人工成本。据统计,智慧农场的生产效率比传统农场提高了30%以上。

04

未来展望:培养智慧农业人才

面对农业现代化的需求,南农大智慧农业创新团队还承担着培养未来农业人才的重任。团队首创全国“智慧农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本硕博贯通式培养。目前,团队已培养出119名博士、279名硕士,成为智慧农业创新成果产出和新型人才输出的重要基地。

“未来的地,由谁来种?”面对这一时代命题,南农大智慧农业团队正在用科技和教育给出答案。从智能装备的研发到智慧人才的培养,从国内示范到国际合作,南农大智慧农业创新团队正在为我国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翅膀,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智慧力量。

05

最新突破:遥感监测助力大尺度作物监测

近期,南农大智慧农业团队在国家级尺度作物叶面积指数(LAI)卫星遥感监测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团队创新性地提出了光谱指数差值组合算法(DCSI),并衍生出适用于大尺度LAI估算的新红边植被指数(S2MREP)。这一成果不仅提高了LAI监测的精度和稳定性,还具有良好的跨区域适用性,为我国及全球小麦主产区的作物监测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