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市创新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构建“一体两翼”工作格局
西昌市创新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构建“一体两翼”工作格局
2012年,教育部修订印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近年来,各地积极响应这一号召,其中西昌市的实践探索尤为值得关注。
西昌模式: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实践
西昌市教育和体育局构建了“一体两翼、三育四心”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其中,“一体”指组建心育工作校际教研共同体,推进区域内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均衡发展;“两翼”指打造心理健康教育品牌活动和科研课题;“三育”指优育家校共育、高校共育和基地样板校协同发展;“四心”则涵盖五育浸心育、课堂健心康、宣传普心学和科研提心育。
各学校积极响应创新举措。例如,安宁镇中心小学借助西昌学院专业力量,推动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发展;宁远学校配备专职心理教师,开展个案辅导和团体辅导;航天学校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定期开展心理筛查和辅导活动。
据统计,2024年西昌市各中小学共开展积极心理主题班会课1104节、校园心理情景剧113个、心理健康知识宣传208场等活动,覆盖数万名师生。通过这些举措,西昌市初步构建了“早预防、早监测、早预警、早干预”的心理健康防线。
心流理论:提升学习动力的新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西昌市各学校积极运用心流理论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心流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米哈里·齐克森提出,指的是一种将注意力完全集中于某种活动上的精神状态,在这一过程中,时间感失真,自我意识消失,同时会有高度的兴奋感及充实感等积极正面的情绪。
心流体验具有九个维度:挑战与技能的平衡、行动与意识的融合、清晰的目标、明确的反馈、全神贯注于当前的任务、控制感、自我意识的丧失、时间的变化、享受的体验。研究表明,获得心流体验的学生比没有获得心流体验的学生更快乐、更幸福、更友好且社交能力更强。
西昌市各学校通过设计挑战性与学生技能相匹配的学习任务、创建目标明确且反馈及时的学习环境、增加课堂活动的参与性和互动性等策略,帮助学生进入心流状态。例如,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语言;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题目,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心理健康教育:助力学生成长的新路径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学会了更好地认识自我、管理情绪、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了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
未来,西昌市将进一步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机制一体化、教学教研一体化和师资队伍建设一体化,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