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路径
淮北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路径
2024年,淮北市夏粮总产量达到104.45万吨,小麦单产连续七年位居全省第一,这是该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近年来,淮北市通过政策引导、科技创新和产业链建设,探索出一条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路径。
政策引领,财政投入持续加码
为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淮北市出台《推进农业高质高效发展扶持政策(暂行)》,加大财政支农投入力度。近3年来,市财政累计兑付奖补资金1.8亿元,撬动社会资本投入超过10亿元。这些资金重点用于支持农业规模化经营、种业发展、肉牛产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农业科技创新发展以及土地流转等方面。
产业链建设,打造绿色食品产业集群
淮北市围绕小麦、生猪、家禽三大产业,打造绿色食品全产业链。目前,全市已形成凤凰山、百善、口子等农产品加工园区,集聚了128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其中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35家。2024年前三季度,全市绿色食品十大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达到290.1亿元,同比增长12.6%。
创新驱动,探索农业发展新模式
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过程中,淮北市积极探索创新模式。濉溪县百善镇、相山区渠沟镇、杜集区石台镇先后获评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同时,该市创新推出“一站式”托管服务模式,入选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案例。目前,全市累计培育家庭农场12944家、农民合作社1910户、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组织1139个,实现耕地流转面积175.09万亩,流转率达70.3%,位居全省前列。
成效显著,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农业产业化发展不仅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也带动了农民增收。2023年,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807元,较2021年增长14%。2024年前三季度,这一数字更是增长到16785元,位居皖北地区第二位。
未来展望,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淮北市将继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完善农业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同时,该市还将依托自身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强与徐州等周边城市的产业协作,推动农业产业化向更高水平迈进。
淮北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实践证明,通过政策引导、科技创新和产业链建设,传统农业可以实现转型升级,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