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王安石和苏轼的除夕诗,你更爱哪一首?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王安石和苏轼的除夕诗,你更爱哪一首?

引用
腾讯
9
来源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0208A03SVQ00
2.
https://s.zhangyue.com/read?bid=12804115&cid=16&anchorId=&rentId=105953&appId=9740f9c3
3.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207/16/82072862_1113559786.shtml
4.
https://www.ruiwen.com/wenxue/wanganshi/237691.html
5.
https://www.gushiwen.cn/mingju/juv_31c803ad89e5.aspx
6.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226/08/54482765_1142899594.shtml
7.
https://ctext.org/wiki.pl?if=gb&res=575280&remap=gb
8.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8E%8B%E5%AE%89%E7%9F%B3
9.
http://cll.newdu.com/m/view.php?aid=66431

除夕之夜,对于宋代的两位文学巨匠王安石和苏轼来说,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心境。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们笔下的除夕诗,感受其中蕴含的深意。

01

王安石的《元日》:春风送暖入屠苏

王安石的《元日》描绘了宋代人过春节的喜庆场景: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首诗写于王安石初拜相时,正值他推行新政之际。诗中不仅展现了宋代人过春节的风俗习惯,更寄托了作者对革除时弊、推行新法的坚定信念。王安石以“春风送暖”象征改革带来的生机,以“新桃换旧符”暗喻除旧布新的决心。整首诗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02

苏轼的《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病眼不眠非守岁

与王安石的喜庆不同,苏轼的《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则描绘了一幅孤寂清冷的除夕夜景:

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
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
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南来三见岁云徂,直恐终身走道途。
老去怕看新历日,退归拟学旧桃符。
烟花已作青春意,霜雪偏寻病客须。
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最后饮屠苏。

这两首诗写于苏轼奉命赈饥途中,除夕夜宿于常州城外。诗中充满了思乡之情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苏轼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己在除夕夜的孤独与落寞:病眼不眠、乡音无伴、重衾脚冷、残灯孤舟。这些意象无不透露出诗人的寂寥与无奈。

03

两首诗的对比:喜庆与孤寂的交响

虽然两首诗都写于除夕之夜,但情感基调却大不同。王安石的《元日》充满了喜庆与希望,展现了作者对未来的美好期待;而苏轼的《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则弥漫着孤寂与忧伤,流露出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这种差异源于两位诗人不同的处境与心境。王安石正值推行新政之际,意气风发;而苏轼则因公务在外,远离家乡,心中难免生出几分落寞。

04

你的选择:哪一首更打动你?

两首诗各有千秋,你更喜欢哪一种表达方式呢?是王安石的乐观向上,还是苏轼的细腻婉约?不妨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与更多人分享你的感受。

在这个除夕之夜,让我们一起品味古人的诗词,感受那份跨越千年的文化传承。无论身处何方,无论心境如何,诗词永远是我们心灵的慰藉。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