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重庆房产税改革:地方财政的新希望?
上海、重庆房产税改革:地方财政的新希望?
上海、重庆作为中国首批房产税改革试点城市,其政策调整一直备受关注。近期,两地相继推出新的改革措施,不仅优化了地方财政收入结构,也为全国房产税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
上海:取消普通住房标准,交易成本大幅降低
2024年12月1日起,上海取消了普通住房和非普通住房标准,并对相关个人住房交易税收政策进行了调整。此次改革的核心内容包括:
- 个税调整:对个人转让住房未提供完整房屋原值凭证的,统一按转让收入的1%核定应纳个人所得税额,取消了此前非普通住房2%的税率。
- 增值税优化:个人将购买2年以上(含2年)的住房对外销售的,免征增值税;不足2年的,按5%的征收率全额缴纳。
- 契税优惠:对个人购买家庭唯一住房,面积为140平方米及以下的,减按1%的税率征收契税;140平方米以上的,减按1.5%的税率征收。第二套住房则分别减按1%和2%的税率征收。
以一套140平方米、总价900万元的住房为例,如果是首套房,调整前契税为13.5万元,调整后降至9万元,节省4.5万元。如果是二套房,调整前契税为27万元,调整后同样降至9万元,节省18万元。此外,取消普通住房标准后,增值税和个税的负担也显著降低,进一步减轻了买卖双方的交易成本。
重庆:全方位调整房产税政策,释放市场活力
重庆在2024年1月对房产税政策进行了全面调整,主要改革内容包括:
- 应缴税额打折:计税依据从房产交易价调整为房产交易价的70%,相当于直接打7折。
- 税率统一:取消原有的差别化税率,统一调整为0.5%。
- 免征面积提升:独栋商品住宅和高档住房的免税面积统一由100平方米提升至180平方米。
- 起征点上调:从最初的9941元/平方米提升至29616元/平方米。
这些改革措施释放了市场活力,提振了市场信心。数据显示,2023年重庆中心城区商品住宅成交659.1万平方米,同比上升6.0%,成交均价为14522元/平方米,同比上涨0.9%。诸葛数据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关荣雪认为,此次调整能够明显降低购房成本,释放住房需求,尤其利于调动改善群体购房需求。
改革成效:优化财政收入结构,促进市场健康发展
财政部建议尽快开展房产税试点,并提出人均40-60平米免税面积及阶梯税率方案。这一建议得到了广泛支持。房产税改革不仅为地方财政开辟了新的税源,还有助于遏制投机炒房需求,让房价逐步回归居住属性。
从上海、重庆的实践来看,房产税改革对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显著。以重庆为例,2023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4.3%,虽然低于GDP6.1%的增速,但工业和基础设施投资分别增长13.3%和7%,均高于GDP增速。这表明,房产税改革在优化财政收入结构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未来展望:全国推广趋势渐显
广西北海市拟调整个人出租房屋税收政策,住房按租金收入的4%缴税,商铺或其他用途房产按12%缴税。这一动向进一步印证了房产税改革在全国推广的趋势。
财政部原部长楼继伟在《新时代中国财政体系改革和未来展望》一文中指出,房地产税是最适合作为地方税的税种,在经济转为正常增长后应尽快开展试点。预计2025年以后,房产税试点城市将进一步扩围,待试点城市取得经验后,将在全国范围内铺开。
结语
上海、重庆的房产税改革试点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通过优化税收政策,不仅有效调节了房地产市场,也为地方财政开辟了新的收入来源。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房产税有望成为地方财政的重要支柱,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