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双师课堂:唱游与舞蹈教学的新探索
海淀区双师课堂:唱游与舞蹈教学的新探索
2023年,北京市海淀区启动“双师课堂”项目,旨在通过“一体化联研”和“双师课堂”模式,创新小学音乐教学方式。在这一背景下,海淀区某小学二年级的《螃蟹歌》课程成为唱游与舞蹈教学融合的典范。
《螃蟹歌》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儿童歌曲,描述了螃蟹的有趣形象和生活习性。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单一的歌唱教学方式,而海淀区的双师课堂则创新性地将唱游教学法与舞蹈教学相结合,为学生带来了全新的学习体验。
唱游教学法的创新应用
在《螃蟹歌》的教学中,两位教师分别担任主讲和助教角色。主讲教师负责音乐部分的教学,通过钢琴伴奏和范唱帮助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助教教师则专注于动作指导,设计了一系列与歌词内容相匹配的舞蹈动作。
例如,在唱到“螃蟹一共有几只脚”时,学生会做出数脚的动作;唱到“横着走路真有趣”时,学生则模仿螃蟹横着走路的样子。这种歌舞结合的方式不仅让课堂氛围更加活跃,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内容,加深对音乐节奏和节拍的感受。
教学效果与学生发展
这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不仅能够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还能准确把握节奏和音调。更重要的是,通过身体动作的参与,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更加深刻,艺术表现力得到显著提升。
研究显示,这种融合了音乐和动作的教学方法对儿童发展具有多重积极影响。密歇根州立大学社区音乐学校的“早期儿童音乐游戏实验室”项目发现,音乐教育不仅能提升儿童的语言能力、记忆力和创造力,还能促进情感表达和社交技能的发展。特别是在疫情期间,音乐教育在帮助儿童重建社交联系、减轻焦虑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教师成长与教学创新
双师课堂模式的实施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也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新路径。通过一体化联研项目,不同学校的音乐教师能够共同备课、交流教学经验,形成教学研究共同体。这种集群式的成长模式让教师们在相互学习中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同时,技术赋能下的双师课堂还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主讲教师可以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同时为多个班级授课,而助教教师则在各自班级进行现场指导。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既保证了教学效果,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海淀区的这一创新实践,为小学音乐教育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通过唱游与舞蹈的完美结合,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艺术表现力,更为教师专业发展开辟了新途径。这种以学生为中心、以技术为支撑的教学模式,正在为新时代的音乐教育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