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涝前后池塘的管理方法
洪涝前后池塘的管理方法
受持续强降雨影响,全国多地河流和水库出现超汛限水位,当前全国已全面进入主汛期。长江、太湖流域洪水仍在持续,预测北方一些江河未来可能发生洪水,防汛抗洪形势严峻。
当前洪涝期间的养殖管理
及时修补被雨水冲刷损坏的塘埂及各种养殖设施,防止逃鱼;与外河水位差较高的池塘,应回水减少水位差,防倒埂逃鱼。
由于水温降低,鱼类吃食减少,应适当降低饲料投喂量,防止饲料浪费及预防水质恶化。
由于光照不足,易造成池塘缺氧现象,应增加开增氧机时间,防止池塘水体缺氧死鱼,必要时24小时开机。
加强饲养管理,观测鱼类活动情况。可在饲料中拌喂免疫增强剂或维生素C,增强养殖动物抗病和抗应激能力。
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特别是用电安全。
洪涝灾后的养殖管理
及时做好洪涝灾后处理和灾后复产工作,洪涝后死鱼、病鱼、池塘四周杂草要立即清除,防止腐烂污染水体,记录死亡鱼的数量、重量。
抓紧修复受洪水淹没的池塘和各种设施,迅速恢复正常的养殖生产。
加强池塘水体消毒,尽量采用刺激性较小的消毒剂,如碘制剂等,对池塘水体均匀泼洒消毒,可有效地防止因伤所引起的鱼体体表溃疡、烂皮烂尾等继发性细菌性疾病。
调节池塘水质,水位过高,应适当降低池塘水位;可用适量生石灰化浆后全池泼洒,以调节水质;对塘水变清的池塘,可施用生物肥、复合肥料等,保持池塘足够的藻类;对水质过浓,池底有机质含量过多的池塘,建议使用微生态制剂、底质改良剂等,在晴天使用,必须开动增氧机,避免缺氧。
对池塘逃鱼、应激死亡等情况进行观察、判断,摸清存鱼量,确定补放品种及放养量,及时补放苗种。
加强夏季池塘管理,稳步增加投饲量,饲料中添加VC、幸福100等免疫增强剂,提高养殖品种抗应激能力。如果已经发生细菌性病害,需对症后科学用药。
防止池塘缺氧浮头,洪涝后,由于池底泛起,藻类死亡,遇到闷热天、尤其是夜间及凌晨,易引起缺氧泛池,应增加增氧机的开机时间,必要时可投放增氧剂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