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北站客运提质改造:破解旅客出行痛点难点
深圳北站客运提质改造:破解旅客出行痛点难点
在深圳这个寸土寸金的城市,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交通枢纽,深圳北站近年来客流量持续攀升,2023年已位居全国高铁车站旅客发送量第五名。面对日益增长的客流量,深圳北站自2021年起启动客运提质改造工程,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成功破解了旅客出行过程中的痛点难点,让旅客出行更加顺畅舒心。
改造前的挑战
深圳北站自2011年底开通运营以来,就面临着巨大的客运组织挑战。车站候车室面积仅3.9万平方米,设有11个站台和20条股道,站场面积在全国客流前二十名的高铁车站中最小。东西两个进站口客流严重不均,东边有3条地铁线交汇,还有公交、的士站场,客流占80%以上。高峰时段,大量旅客从地铁口蜂拥而至,极易造成堵塞。
改造前进站排长队
破解进站难题
深圳北站从2021年6月开始,成立深北客运提质工作专班,将破解旅客进站排队时间过长作为改造的首要任务。工作专班借鉴上海虹桥、杭州东等高铁大站的经验,创造性地将实名制验证与安检查危合二为一,验证与安检口距离由67米缩短为2.5米,并建成模块化:4台自助验证闸机加1台人工验证对应2台安检机组成一个进站单元,验证人员兼顾安检引导员。
这一改变彻底解决了验证排队、安检又排队的问题,让进站变得顺畅起来。同时,东进站口引入多功能处置台28个,增设高清电子引导屏123米,配置安检录入系统28套,自助快递柜28台,全面提升安检效率及禁限品处置效率。
改造后进站顺畅
优化候车空间
为解决候车室过度拥挤的问题,深圳北站采取了一系列“加减法”措施。首先,撤销候车室中央的商铺、广告牌等设施,将重点旅客候车专区“爱心家园”转移至东进站口旁,腾出2500平方米空间。其次,将座椅数量从2500多张增加到5000张,并更换为更加舒适美观的PU材质。
同时,东进站口人工验证通道由8条增至10条,自助验证闸机由24台增至39台,进一步提高旅客进站效率;站内22台大型空调、4个厕所全部更新改造,提升旅客候车体验;安装5G公网基站20个,保障客流高峰期的通信网络顺畅。
改善换乘体验
深圳北站作为全国唯一的“上进上出”高铁站,每天中转换乘旅客达到6万至8万人次。为解决中转换乘拥堵问题,车站通过巧妙调整,将中转换乘的闸机往候车室方向移动15米,原有的凹处面积全部利用成为缓冲区面积。这一改变全面优化了中转换乘和出站的流线,使得客流高峰期不再出现拥堵现象。
改造后旅客便捷换乘
提升出站效率
为实现快进快出,深圳北站将出站口的闸机迁移到站外,扩大缓冲区域,并新增出站闸机43台。今年国庆返程高峰期,每小时超2.5万人次的到达旅客均可快速出站。同时,车站积极对接地方政府,更新和增加出站口闸机,进一步提高旅客出站速度。深圳市交通局投入1000万元资金,改善南北通廊及东、西进出站口的指示系统,让旅客下车后就能清晰看到指引信息。
改造后旅客轻松出站
服务提升
在硬件改造的同时,深圳北站不断提升客运服务质量。2023年,“迎春花”服务队累计处理旅客咨询、求助9000多次,帮扶特殊重点旅客出行27643人,收到旅客表扬电话和锦旗2282件,收到旅客通过12306转来的表扬电话4500多个,是2022年的5倍。
通过3年的改造,深圳北站突破日发送26万人次的瓶颈,轻松冲上日发送30万人次大关。2023年到发旅客逾1亿人次,进一步加速了粤港澳大湾区人员流动和经济要素流转。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由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融媒体中心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