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必打卡!杭州定胜糕背后的历史秘密
春节必打卡!杭州定胜糕背后的历史秘密
一块糕点里的千年传奇
在杭州,有一种名为“定胜糕”的传统小吃,承载着千年的历史与文化。相传南宋年间,金兵南犯江南,名将韩世忠率军迎战。百姓为慰劳士兵,送来了形似“榫”的糕点,韩将军从中得到启发,制定作战计划,最终大获全胜。为表感念,他将这种糕点改名为“定胜糕”,寓意“必定胜利”。
然而,学者研究发现,定胜糕最早可追溯至明代,其造型酷似当时的五十两银锭。在明代,定胜糕常被用作祭品,寄托着人们对财富的向往。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演变成一种吉祥象征,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喜庆场合。
精湛工艺,匠心独运
定胜糕的制作工艺十分讲究。首先将大米、糯米和红曲米精细研磨成粉末,然后将粉末蒸熟,确保糕点口感细腻。随后,这些熟粉被放入特制的模具之中,并加入豆沙、糖桂花等馅料,使得味道层次丰富。最后通过蒸制,色泽淡红、表皮“磨砂”的定胜糕就出炉了。
定胜糕最显著的特征是其独特的造型:两头大中间小,表面印有“定胜”二字。这种设计不仅美观,更蕴含着美好的寓意。一口咬下,松软香糯的口感与香甜的豆沙馅完美结合,令人回味无穷。
文化传承,历久弥新
定胜糕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江南地区,每逢高考季,许多家长都会为考生准备定胜糕,寓意“必定高中”。在电视剧《繁花》中,小阿嫂搬家时手里拎着定胜糕,嘴里喊着“新房子,步步高”,此情节又为定胜糕这一“糕界顶流”增添了不少“流量”。
抗战时期,定胜糕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的夫人韩咏华总会为客人准备定胜糕,并与其他教授夫人一起制作,送到冠生园寄卖,既补贴家用,也寄托对抗战胜利的期盼。
创新发展,与时俱进
在现代社会,定胜糕也在不断创新。比如,南浔古镇的“野荸荠”糕点店在红玫瑰天然着色、拌合温度控制等方面不断改良,形成12道工序,以保证定胜糕的品质。同时,还推出了奶黄、芝麻、果味等新口味,吸引年轻消费者。
春节期间,杭州多个古镇、景区都有丰富的庆祝活动。游客可以在游玩的同时,品尝正宗的定胜糕。其中,江南春(中山中路店)和知味观是两家值得推荐的老字号店铺。它们不仅保留了传统的制作工艺,还推出了创新口味,深受顾客喜爱。
定胜糕,这枚小小的糕点,承载着杭州的历史记忆与文化传承。在这个春节,不妨来杭州,品尝一块热气腾腾的定胜糕,感受那份穿越千年的美好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