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根树枝就当窝,还“随地大小蛋”,这鸟也太“摆烂”了
几根树枝就当窝,还“随地大小蛋”,这鸟也太“摆烂”了
最近,不少市民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在家中发现鸟巢和鸟蛋的趣闻,这些照片不仅展示了大自然的神奇,也让人们感叹:原来这些野生小鸟的巢穴竟然如此简单!
不多的树枝就是所有的巢材。来源:小红书网友
画风逐渐走向了极简。来源:小红书网友
这……确定是鸟巢?来源:小红书网友
珠颈斑鸠:是谁在叫我傻咕咕?
这些看似随意搭建的巢穴,其实出自一种名叫珠颈斑鸠(Spilopelia chinensis)的鸟类之手。珠颈斑鸠属于鸽形目鸠鸽科,因其与家鸽相似的外观而常被称为野鸽子。从分类学上看,两者确实关系较近,叫声也有些类似。由于珠颈斑鸠常发出咕咕咕的声响,再加上其独特的筑巢方式,它们还有一个可爱的别称——“傻咕咕”。
珠颈斑鸠的整体颜色为粉褐色,飞羽颜色较体色更深,胸部、腹部呈粉红色,脚为红色。其最显著的特征是颈部侧面布满白色斑点,犹如戴了一条亮闪闪的珍珠项链,这也是“珠颈”名称的由来。
戴着“珍珠项链”的珠颈斑鸠。郑运祥 摄
如果要进行鸟类性格测试,珠颈斑鸠绝对是“e鸟”(开朗爱社交型)。作为高度适应城市生活的常见鸟类之一,珠颈斑鸠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展现出了对人居环境的适应能力。
在饮食方面,珠颈斑鸠不仅寻找各种植物果实、种子和嫩草等自然食物,还会食用人类遗留的食物碎屑。而在居住方面,它们更是出名。在社交软件上搜索“珠颈斑鸠 巢”,你会发现这种野生鸟类会把家安在居民家中的任何地方,比如阳台、花盆、鞋盒甚至是晒在外边的衣服。
花盆中生出的珠颈斑鸠蛋
如果你好奇为什么珠颈斑鸠生活如此大条却能家族兴旺,那么就要研究下它的繁殖策略了。一般的鸟类都是春秋季节繁殖 1-2 窝,而珠颈斑鸠能够全年繁殖,无论严寒还是酷暑。许多鸟类利用春夏季节繁殖,这和春夏昆虫等食物较为丰富有关。但珠颈斑鸠和其他鸽形目的鸟类一样,在雏鸟刚孵化的前几天使用嗉囊腺分泌的鸽乳喂养雏鸟。
鸽乳是一种高蛋白食物,能够让雏鸟快快长大,等到再大一些,亲鸟就会直接把食物分解成半消化的状态喂给孩子们,不用像食虫鸟那样担心天冷找不到虫子。
关于前边提到的珠颈斑鸠极简派的巢,大家可不要笑,这其中蕴藏着傻咕咕的大智慧。一方面鸟巢的结构简单,用材较少(也可能是极少)可以减少筑巢的时间,缩短整个繁殖周期,另一方面虽然鸟巢简单,但是将筑巢地点选在人造建筑内,就可以充分利用建筑本身的结构来保持鸟蛋的稳定,同时能遮风避雨。
花盆本身已经提供了足够的稳定性。来源见水印
而生活在人类周围还有一点好处就是能够减少被捕食者发现的概率,像是那些“i”(内向)性格的掠食者,看到把蛋产在距离人类几米的珠颈斑鸠,可能仅仅是流下口水就走了。当然像红隼这种同样适应城市生活的鸟类可就要另说了,常有市民观察到红隼捕食阳台上的珠颈斑鸠雏鸟,而且成功概率很高。
红隼常会捕食珠颈斑鸠雏鸟
除了珠颈斑鸠的巢,还有一些城市鸟类也会在我们家中或者是小区内筑巢:
- 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
白头鹎的巢更像是自然与人工结合的作品,在植物茎秆和叶片等自然材料之外,还会加入很多如塑料布、钓鱼线和棉絮等人为材料,真的是辨识度极高。
人类制作的材料也在改变着白头鹎的巢。郑运祥 摄
- 乌鸫(Turdus merula)
乌鸫的巢像是自然界中的混凝土结构,由水草等混合泥土组成,坚固耐用,乌鸫常常把巢搭建在香樟等高大乔木树枝的分叉处。
乌鸫在树杈交接处的巢。郑运祥 摄
- 麻雀(Passer montanus)
麻雀的巢多建在居民楼外墙遗留的空洞内,不管是抽油烟机的管道、预留的电线出口等等都可能吸引麻雀来做窝。
麻雀在房屋外墙上的巢。摄影:郑运祥
- 戴胜(Upupa epops)
戴胜也时常光顾我们生活的小区,它主要利用天然树洞筑巢,但是自然中合适的树洞并不那么容易寻找,所以戴胜把目光也投向了人类建筑,一些管道等都是不错的筑巢地点,部分公园也会特意为戴胜搭建人工鸟巢。
自然界中戴胜会在乔木树木的孔洞中筑巢。摄影:郑运祥
当你在家中偶然发现鸟巢时,首先不要惊讶,请保持镇定,切勿大喊大叫,使鸟儿受惊。请善待这些或有趣、或聪明、或稍显笨拙的自然精灵,不去打扰它们的繁殖,也不用去投喂它们食物或者为它们的鸟巢“锦上添花”。它们的繁殖期不会太长,可以静静地观察、记录,相信你也能从它们身上看到发现更多自然奥秘。在高楼林立中,这些鸟类一直在学习如何与人类共享自然。在我们目光所及之处,就能观察到这些地球上比我们更加古老的物种在演绎着生存的故事,这本身不就是一种美好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