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使者苏立英:40年守护丹顶鹤的传奇人生
湿地使者苏立英:40年守护丹顶鹤的传奇人生
1983年,一个刚从野生动物保护专业毕业的大学生,踏进了我国最大的野生丹顶鹤繁殖地——黑龙江扎龙自然保护区。她可能不会想到,这一脚踏入的不仅是湿地,更是自己为之奋斗40年的事业。她就是国际鹤类基金会鸟类专家苏立英,一位用青春和汗水守护丹顶鹤的“湿地使者”。
从扎龙到盐城:18年的野外调查之路
苏立英与丹顶鹤的缘分始于1983年。那一年,国际鹤类基金会组织美国志愿者到扎龙自然保护区调查鹤类和水鸟,苏立英作为见习人员参与其中。这次经历不仅丰富了扎龙鸟类名录,也让苏立英掌握了鸟类形态和行为特征的识别技巧。
1993年,苏立英正式加入国际鹤类基金会。2007年起,她开始关注丹顶鹤种群数量的变化。连续三个冬天的调查结果显示,丹顶鹤大陆西部种群数量呈现急剧下降趋势。这一发现让她深感担忧,也坚定了她保护丹顶鹤的决心。
为了更好地了解丹顶鹤的生存状况,苏立英在多个繁殖地开展了长达18年的野外调查。她设计了一条横穿扎龙湿地的调查路线,每年带领年轻志愿者团队,历时三天,艰难穿越沼泽,记录鸟类、植物和水文数据。这条看似简单的调查路线,却因为坚持而显得格外艰难。
科普宣传:让更多人了解丹顶鹤
苏立英深知,保护丹顶鹤不仅仅是科研人员的责任,更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因此,她将很大一部分精力投入到科普宣传工作中。
2010年秋季调查结束后,苏立英启动了“呼伦贝尔辉河流域丹顶鹤和湿地保护”项目。她带领大学生团队走进学校、牧户家,发放自制的海报、折页等宣传资料。针对不同群体,他们采取了多样化的宣传方式:给中学生举办讲座,给小学生讲故事,在村镇挨家挨户宣讲。
苏立英的努力逐渐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曾经在火车上被人质疑的工作,如今却赢得了广泛赞誉。甚至有印刷厂老板主动提出免费为他们印制宣传资料。这些变化让她感到欣慰,也更加坚定了她继续前行的决心。
退休不退场:持续关注丹顶鹤保护事业
尽管已经退休,苏立英依然没有离开她热爱的事业。她继续通过写作记录观鸟护鸟的故事,指导年轻人的论文写作,关注鸟类保护的最新动态。
在苏立英看来,保护丹顶鹤不仅仅是保护一个物种,更是在保护人类自己。“鹤类对栖息环境要求很高,丹顶鹤尤其严格。”她指出,湿地的减少和退化是丹顶鹤面临的最大威胁。而保护湿地,就是保护地球的生态平衡。
普通人如何参与丹顶鹤保护
苏立英呼吁更多人加入到丹顶鹤保护的行列中来。她建议普通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不直接伤害:不投毒、不下网、不射杀、不捡蛋
- 不间接伤害:在野外遇到丹顶鹤时不靠近、不驱赶
- 不把鹤当作宠物,不鼓励合影和观看表演
- 学习了解鸟类生态习性,提高欣赏自然的能力
- 节约资源,保护自然环境
“热爱自己,热爱生活;多观察自然,了解自然。如果你已经投入到野生动物的保护之中,多做野外观察,了解丹顶鹤及其他生物的相互关系。再把这份热爱传递给更多的人,尤其是比你年龄小的人。”这是苏立英对年轻一代的寄语,也是她40年守护丹顶鹤的真实写照。
如今,苏立英依然关注着年轻一代保护者的成长,期待看到更多新鲜血液投入到野生动物保护事业中。正如她所说:“对于鹤来说,它并不知道哪里是保护区,哪里不是,只有树立公众的保护意识,才能保证它们走到哪里都不受伤害。”
在苏立英等人的努力下,丹顶鹤的保护工作已经取得了积极进展。据2022—2023年全国越冬鹤类种群数量同步调查显示,丹顶鹤种群数量有所增长,分布区保持相对稳定。这无疑是对这位“湿地使者”最好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