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杂志最新研究:基因编辑可显著降低多种疾病风险,但伦理争议仍存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自然》杂志最新研究:基因编辑可显著降低多种疾病风险,但伦理争议仍存
引用
nature
等
7
来源
1.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5-00015-4
2.
https://www.pixelbiosciences.com/news_details_29.html
3.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5-01-embryos-genetic-diseases-ethical-debate.html
4.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9821416/
5.
https://www.letpub.com.cn/index.php?journalid=8695&page=journalapp&view=detail
6.
https://www.shine.cn/news/metro/2412106071/
7.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9779842/
最近,《自然》杂志发表了一项关于人类基因组编辑技术的重要研究。澳大利亚研究团队通过数学建模发现,在人类胚胎中进行多基因编辑可以显著降低多种遗传疾病的风险,包括阿尔茨海默病、精神分裂症、糖尿病等。这一突破性研究不仅展示了基因编辑技术的巨大潜力,也引发了对技术安全性和伦理边界的广泛讨论。
研究团队采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数据,通过数学建模和责任阈值框架,评估了多基因编辑对疾病预防的效果。他们发现,仅需编辑10个关键基因位点,就能大幅降低目标疾病的终身患病率。以阿尔茨海默病为例,通过编辑相关基因位点,可将其患病率从5%降至0.6%以下。类似地,精神分裂症、2型糖尿病和冠状动脉疾病等复杂疾病的发病率也有望显著下降。
然而,这项技术突破也引发了诸多争议和担忧。《自然》杂志同期发表的评论文章指出,当前的基因编辑技术仍存在准确性问题,识别因果基因变异面临挑战,且单个基因编辑可能产生多效性效应,影响其他性状,增加其他疾病风险。此外,这项技术还涉及一系列伦理和社会问题,包括基因选择可能导致的社会偏见、家庭关系的复杂化以及技术成本带来的公平性问题。
昆士兰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另一篇相关论文中探讨了基因编辑的伦理影响。他们指出,虽然基因编辑可能对个人产生影响,但在追求生育健康后代的目标下,其重要性相对有限。考虑到当前技术仍存在风险,从道德角度出发,选择胚胎植入前遗传诊断和胚胎筛选可能更为可取。
这项研究无疑为未来疾病预防和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但同时也提醒我们必须谨慎对待这一前沿科技。正如专家所言,人类胚胎编辑技术目前仍不安全且未经充分验证,需要在科技进步与伦理边界之间寻找平衡。未来,国际社会需要共同努力,推动技术发展的同时,确保其应用的安全性和伦理性。
热门推荐
宝宝爱吃手?家长必看:有效预防指南
苹果蒸熟吃有什么功效
鱼饵的成分组成,钓鱼效果取决于易吸收程度
药店不起眼的保和丸,堪称人体“清道夫”,消食化积,能调5种病
保和丸不适合什么人吃
审理室确保案件准确定性的作用与意义
恐龙已经灭绝了吗? 专家说有一支幸存,网友: 没想到恐龙肉好吃
母乳喂养还是奶粉喂养?新手妈妈总是两难,看看这份科学研究结果
美味家常芋头排骨的做法(健康营养,味道鲜美的菜肴制作技巧)
芋头蒸排骨:蒸出新滋味,排骨芋头双绝配
科普时刻 | 什么是无功功率,如何利用它来创建可靠的电网?
尿素期货与哪些农产品品种存在关联?这种关联如何影响市场价格?
足球奇效?绿茵场如何‘炼’就超凡灵活性与敏捷身手
美国读研留学中介靠谱吗
中国历史上的古籍整理工作
秋季保健知识:如何守护幼儿健康?
读书对孩子的意义重大,家长必读!
长期头痛、后枕痛找不到原因?颈源性头痛怎么办?
新家入住,是选择开窗通风好还是使用除甲醛空气净化器呢?
到国家博物馆,看建盏“五彩斑斓的黑”
海军岸防兵(岸防炮)
把“成都的秋天”带回家!这个国庆假期,你去“捡秋”了吗
矿山安全事故死亡赔偿标准及法律知识详解
银行的定期存款可以在不同网点支取吗?
Nature子刊:炎症与衰老重磅综述
我们不知道答案的125个科学问题(77)慢性炎症
黄芪枸杞菊花茶的功效与泡制方法
乐观的悲观主义:拥抱黑暗,期待光明
申请美国签证被拒怎么办?常见拒签原因与成功翻盘对策
扣肉(腐乳肉)的做法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