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世卫组织警告:基因编辑技术或威胁公共卫生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世卫组织警告:基因编辑技术或威胁公共卫生

引用
中国科技网
5
来源
1.
https://www.stdaily.com/index/kejixinwen/202407/e421f9f163ee4a4eb9ada0a704be1f0e.shtml
2.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5-00015-4
3.
https://geneonline.news/%E7%BE%8E%E5%9C%8B%E9%80%80%E5%87%BA%E4%B8%96%E7%95%8C%E8%A1%9B%E7%94%9F%E7%B5%84%E7%B9%94-who-%E5%B0%8D%E7%94%9F%E7%89%A9%E7%A7%91%E6%8A%80%E7%94%A2%E6%A5%AD%E7%9A%84%E5%BD%B1%E9%9F%BF/
4.
https://www.mayoclinic.org/tests-procedures/gene-therapy/about/pac-20384619
5.
https://pmc.ncbi.nlm.nih.gov/articles/PMC10904643/

世界卫生组织(WHO)最新发布的报告再次敲响警钟:基因编辑技术在带来医学突破的同时,也潜藏着不容忽视的风险,可能对公共卫生构成威胁。这份报告不仅引发了全球科学界的广泛关注,也促使各国重新审视基因编辑技术的监管框架。

技术与伦理的双重挑战

基因编辑技术,尤其是CRISPR-Cas9系统,被誉为“基因剪刀”,为遗传疾病治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希望。然而,这项技术的复杂性也带来了多重风险。

从技术层面来看,脱靶效应是最大的隐患之一。研究表明,基因编辑可能会意外修改非目标区域的DNA序列,引发不可预测的突变。澳大利亚科学家的一项研究发现,CRISPR编辑可能导致大量DNA缺失或重排,这些变化可能影响基因功能,甚至增加癌症风险。

更令人担忧的是,基因编辑的效应可能跨越世代。2018年,中国科学家贺建奎宣布诞生了经过基因编辑的双胞胎,这一事件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轩然大波。专家指出,对人类胚胎进行基因编辑可能导致遗传改变传递给后代,这些改变可能带来未知的长期风险,甚至影响人类进化进程。

除了技术风险,基因编辑还引发了深刻的伦理争议。世界卫生组织首席科学家苏米娅·斯瓦米纳坦博士指出:“我们必须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并利用科学来改善世界各地所有人的健康。”然而,如何在创新与安全之间找到平衡,成为全球科学界和政策制定者面临的重大挑战。

全球监管:分歧与共识

面对基因编辑技术带来的挑战,各国纷纷出台监管政策,但态度却大不同。

英国采取了相对开放的态度。2022年,英国政府宣布计划修改法律,允许对人类胚胎进行基因编辑,以研究导致流产的基因问题。这一决定在科学界引发了广泛讨论,支持者认为这将推动医学研究的进步,而反对者则担心这可能为“设计婴儿”打开潘多拉的盒子。

相比之下,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国则采取了更为谨慎的立场。澳大利亚法律规定,任何对人类胚胎进行基因编辑的行为都可能面临最高15年的监禁。加拿大同样禁止对人类生殖细胞进行基因编辑,并将其列为刑事犯罪。

中国在基因编辑技术监管方面也迈出了重要步伐。2024年7月,科技部发布《人类基因组编辑研究伦理指引》,明确禁止生殖系基因组编辑的临床研究。这份文件不仅为科学研究划定了红线,也为未来技术发展提供了伦理指导框架。

未来之路:在创新与安全之间寻求平衡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基因编辑可能在30年内实现重大突破。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统计学家彼得·维斯彻及其团队通过模型预测,多基因编辑技术有望显著降低阿尔茨海默病、精神分裂症等疾病的发病风险。

然而,技术进步也伴随着新的挑战。专家指出,多基因编辑技术的普及可能加剧社会不平等,因为这种技术很可能只有富裕人群才能负担得起。此外,技术的可及性目前仅限于体外受精,这进一步限制了其应用范围。

面对这些挑战,世界卫生组织呼吁建立全球治理框架,确保基因编辑技术的安全、有效和合乎道德使用。这不仅需要科学家的自我约束,更需要各国政府的共同努力。

正如世卫组织首席科学家苏米娅·斯瓦米纳坦博士所说:“我们必须确保这项技术被用于改善所有人的健康,而不是加剧现有的不平等。”在追求科技进步的同时,如何确保人类基因组编辑研究沿着向善的轨道发展,将是全球科学界和政策制定者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