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乙肝疫苗与抗体:从保护期到接种人群的全面指南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乙肝疫苗与抗体:从保护期到接种人群的全面指南

引用
百度
1.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1900436177588323

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方法。本文将详细介绍乙肝疫苗的保护期、接种人群、安全性、无抗体的应对方案以及疫苗的历史发展等。

一、乙肝疫苗的保护期与复查

健康成年人:人体会保留免疫记忆至少15年。在此期间,一旦接触乙肝病毒,淋巴细胞马上会产生抗体,其保护性并未丧失, 故重复注射并非必要。也有研究显示,接种乙肝疫苗后有抗体应答者的保护效果一般至少可持续20年,可不需要随时进行表面抗体监测或加强免疫。

儿童:可3-5年复查一下乙肝两对半。

高危人群或免疫功能低下者:可1-2年复查一下乙肝两对半。

二、接种人群

  1. 新生儿
  2. 从未接种过疫苗,并且无乙肝表面抗体的人群。
  3. 高危人群(静脉吸毒者、输血者、儿童等)或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进行表面抗体监测,若表面抗体小于10mIU/ml,可以加强免疫。

三、母婴免疫阻断

  1. 母亲有乙肝,会存在传染给宝宝乙肝的风险。在新生儿出生24h内接种乙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医院会给予接种1针乙肝疫苗,并在第1、6个月,社区医院再次接种疫苗,三针均免费。
  2. 孕妇补充叶酸或可提高婴儿接种乙肝疫苗后保护性抗体的持久性。
  3. 宝宝出生后第一针最重要,需要及时接种。第二针、第三针,如果因事无法按时接种,差距几日,问题不大。

四、安全性

乙肝疫苗目前已大规模应用几十年了,是安全的。当然,跟其他疫苗一样,有几率为百万分之一的过敏性休克的可能,乙型肝炎疫苗目前没有被发现有严重的副作用。另一些比较少见的副作用是注射部位周围发红、肿胀或者疼痛、发烧,但这些症状多在1~3天内消失。

五、乙肝疫苗会不会导致患上乙肝?

不会,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无活性。不能复制。

六、接种后无抗体的原因及应对

6.1 原因

  1. 检测间隔时间太长
  2. 检测方法不精确
  3. 免疫反应太弱
  4. 隐匿性感染,主要表现为既往有乙肝,现表面抗原消失,但仍存cccDNA
  5. 免疫功能低下、免疫缺陷者:有类似情况的人不易产生抗体,如晚期肾病、器官移植后、艾滋病感染者等
  6. 乙肝病毒发生变异:变异后的病毒,其生物特性有了新的变化,理论上可使乙肝疫苗无法发挥作用。但为极端情况,尚无报道
  7. 另外部分人即使接种全程乙肝疫苗,也有5%~10%接种者不产生乙肝抗体或只产生低滴度的抗体

6.2 处理

  1. 没有出现抗体,可以再次注射疫苗。检测抗体的间隔时间不要太久。
  2. 可以考虑:国产换进口、更换牌子、加大剂量为60ug、增加注射针次
  3. 注射乙肝疫苗合用其他免疫刺激药物,如猪苓多糖、卡介苗等,被认为可以提高免疫效果
  4. 如果以上方案后,仍无抗体。就需要查高精度的HBV-DNA复制水平
  5. 仍不产生抗体,而且,HBV-DNA也是阴性。就密切观察了

七、孕期(备孕)期间无乙肝抗体,是否可以接种疫苗?

  1. 成年人只要之前有接种过疫苗、或者之前有过抗体。再被感染上乙肝的可能性极微小。
  2. 疫苗虽然很安全,但是,疫苗需要佐剂的。备孕及孕早期,保险一点还是暂时不接种,可以等产后再进行接种。

八、乙肝抗体>10IU/ml,还需要接种乙肝疫苗么?

不需要,乙肝抗体的高低并不代表免疫效果的强弱。只要有抗体,免疫系统是具有“记忆力”的,再遇到抗原后,也会快速的产生抗体。

九、新生儿黄疸可否接种乙肝疫苗?

  1. 发生以下这些情况是可以接种乙肝疫苗的:比如生理性黄疸、母乳性黄疸患儿身体健康状况良好,可按免疫程序接种疫苗。病理性黄疸已查明病因非疫苗接种禁忌证,且患儿生命体征平稳,也可以正常接种乙肝疫苗。
  2. 而下面这些情况就需要暂缓接种乙肝疫苗:病理性黄疸患儿病因未明或病情尚未稳定的,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的,有合并其它症状的,就要暂缓接种疫苗,到医院去咨询专科医生。
  3. 如果宝宝因黄疸指数高达不到社区防疫站接种疫苗的要求,但经专科医生诊查可以排除病理性情况,就需按照医生的指引,定期复查及耐心等待黄疸指数降至达标再进行接种,这种等待的时间一般不会超过3个月。

十、乙肝疫苗分类

  1. 血源性乙肝疫苗:目前逐步淘汰
  2. 基因工程疫苗:CHO工艺、酿酒酵母工艺、汉逊酵母工艺,安全等级方面都是列为基因操作生物安全性I组。为当前主流疫苗。
  3. 含前S蛋白的乙肝疫苗:目前临床上应用的血源性疫苗与基因工程疫苗,均只含HBsAg蛋白,当证实S蛋白能增强HBsAg的免疫应答后,又注意到单纯只含HBsAg蛋白的疫苗对血液透析病人与新生儿免疫效果较差时,遂生产出添加前S蛋白的酵母源性重组乙肝疫苗,它确能明显地增强免疫应答。

十一、乙肝疫苗和接种历史

1982年,血源性乙型肝炎疫苗开始应用于临床。1986年,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逐步发展,其中重组酵母疫苗的使用最为广泛。1992年我国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但疫苗及接种费用由家长承担。2005年,随着《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的出台,我国乙肝疫苗的常规免疫预防接种免费。

参考文献:《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2021年版)》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