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牙品牌不符被诉,福州台江法院判三倍赔偿
种植牙品牌不符被诉,福州台江法院判三倍赔偿
近日,福州市台江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种植牙维权案件,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这起案件不仅关系到个人权益,更折射出整个口腔医疗行业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警示意义。
案件回顾:种植牙品牌不符引发纠纷
2023年10月,王先生因牙齿问题前往福州市某牙科医疗公司就诊。经诊断,医生建议其进行种植牙手术,并承诺使用维尔德义齿加工厂的产品。双方达成一致后,王先生支付了6700元手术费用。
然而,术后复查时王先生发现,实际安装的种植牙并非约定的维尔德品牌,而是登士柏品牌。这一发现令他感到震惊和愤怒,随即向相关部门投诉,并将该牙科医疗公司诉至法院。
法院判决:构成欺诈,三倍赔偿
法院经审理认为,该牙科医疗公司在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未按照约定使用指定品牌的种植牙,且未能提供合理解释,其行为已构成欺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的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
最终,法院判决该牙科医疗公司向王先生退还已支付的6700元,并赔偿三倍金额共计20100元,合计26800元。
行业现状:信任危机下的维权困境
这起案件并非个例。据统计,2020年我国种植牙数量已达406万颗,市场规模约297亿元,但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诸多问题。例如,2024年成都熊猫口腔门诊部突然停业,导致500多位患者治疗中断,涉及金额从2000元至8万元不等。类似事件频发,严重损害了消费者权益,也引发了行业信任危机。
维权启示:消费者如何保护自身权益
面对日益复杂的医疗消费环境,消费者应该如何保护自身权益?以下几点建议值得参考:
签订详细合同:在选择医疗服务时,务必与医疗机构签订详细合同,明确约定服务内容、使用产品品牌型号、价格等关键信息。
保留证据:治疗过程中注意保留所有相关证据,包括但不限于诊断记录、手术方案、缴费凭证、沟通记录等。
及时维权:一旦发现权益受损,应及时向相关部门投诉,并寻求法律援助。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可以通过与经营者协商、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向行政部门申诉或提起诉讼等方式维护自身权益。
选择正规机构:在选择医疗机构时,要仔细考察其资质和口碑,优先选择信誉良好的正规机构。
这起种植牙维权案件的判决,不仅为消费者维权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持,也对整个口腔医疗行业敲响了警钟。医疗机构应以此为鉴,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诚信经营,以维护行业健康发展。同时,消费者也应增强维权意识,理性选择医疗服务,共同推动医疗消费环境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