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工程大学:增材制造技术助力航空航天高质量发展
空军工程大学:增材制造技术助力航空航天高质量发展
金秋时节,一场以“新质驱动,增创未来——增材制造助力航空航天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盛会在中国上海举行。这场由空军工程大学与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应红教授共同参与的第四届航空航天增材制造大会,不仅展示了我国在航空航天领域的最新技术成果,更彰显了空军工程大学在这一领域的科研实力。
作为我国培养航空工程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基地,空军工程大学在航空航天技术领域持续领跑。学校不仅拥有航空工程学院、导弹学院、信息与导航学院等多个专业学院,还汇聚了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其中包括200余名国家级专家和300余名空军级专家。
在最新研究成果方面,空军工程大学在增材制造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增材制造,又称3D打印,是推动航空航天领域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从轻量化零部件的快速制造,到航天器复杂结构的高效定制,增材制造技术已逐渐成为提升航空航天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力量。
在此次大会上,来自空军工程大学的专家团队展示了多项前沿技术,包括激光粉末熔融与超快激光冲击复合—锻打印、航空航天多功能结构极限轻量化设计制造技术、电子束-激光复合增材制造等。这些技术不仅突破了传统制造工艺的限制,还为航空航天结构设计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在实际应用方面,空军工程大学的研究成果已在多个航空航天项目中得到验证。例如,学校研发的高性能大型航天复杂构件多激光增材制造形性调控技术,成功应用于某型航天器的关键部件制造,显著提高了结构性能和可靠性。此外,学校在搅拌摩擦固相增材技术、太空制造技术等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突破。
空军工程大学不仅在科研领域持续领跑,更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航空航天技术人才。学校现有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有3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6个军队重点实验室。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学校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和创新平台。
据统计,空军工程大学的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0%以上,其中大部分进入国防科技工业公司,参与军工项目的研发和生产。学校还与多家知名企业和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确保毕业生能够顺利过渡到职场。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空军工程大学将继续发挥其在航空航天技术领域的优势,为我国军事航空装备全系统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同时,学校也将进一步深化与行业企业的合作,推动技术、产业和应用的深度融合,为航空航天增材制造事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