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Ⅰ号”:一艘承载千年历史的传奇沉船
“南海Ⅰ号”:一艘承载千年历史的传奇沉船
2024年12月,大型系列纪录片《寻古中国》第二季“水下考古”系列第二集《时光宝船》在央视综合频道开播,向观众介绍了“南海Ⅰ号”这艘承载着千年历史的传奇沉船。
“南海Ⅰ号”是一艘南宋时期的木质古船,发现于1987年,2007年运用沉箱进行整体打捞,安置于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这艘沉船的打捞和保护发掘工作堪称中国水下考古的里程碑,展现了我国在海洋工程技术领域的实力。
创新的打捞技术
“南海Ⅰ号”整体打捞工程采用了前所未有的“沉井”结构,科研团队精确控制海水压力与密封条件,成功将整艘重达550吨的古船连同周围的泥土吊离海底。这种独创的技术,充分展示了中国在海洋工程技术领域的雄厚实力与创新能力。
丰富的文物宝藏
沉船中共出土18万余件文物精品,其中瓷器是最重要的发现,总数达17万件以上。这些瓷器涵盖了江西景德镇青白瓷器、浙江龙泉青釉瓷器、福建德化青白瓷器、闽清义窑青白瓷器和绿釉瓷器等五大民窑瓷器,不仅体现了宋代高超的制瓷技艺,还反映出瓷器在当时的海外贸易中需求量之大。
重要的历史价值
“南海Ⅰ号”的发现为研究我国乃至整个东亚、东南亚的古代造船史、陶瓷史、航运史、贸易史等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船上发现的墨书瓷器为确定沉船的年代提供了关键线索,经考古专家推断,沉船的沉没时间为1183年。
创新的保护理念
由于沉船所处环境相对缺氧且压力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船体的腐败过程。考古学家同海洋工程团队携手合作,创新推出“水晶宫”式沉井保存与展示技术。这种保护方式不仅确保了文物的安全,也为公众提供了近距离观察和了解这艘千年古船的机会。
对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的贡献
“南海Ⅰ号”沉船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研究海上丝绸之路的珍贵实物资料。它展示了宋代海上贸易的繁荣景象,揭示了当时中国与世界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这艘船不仅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见证,也是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的生动例证。
中国水下考古的里程碑
“南海Ⅰ号”整体打捞和保护发掘工作伴随我国水下考古30余年发展历程,是我国水下考古事业快速发展的缩影。它按照发掘、保护、展示三位一体的先进理念,广泛运用多种科技创新手段,引起国际学术界的高度关注,成为全面真实地展现古代中国与现代中国的绝佳案例。
“南海Ⅰ号”的发现和研究,不仅让我们得以一窥宋代海上贸易的繁华,更为我们理解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提供了重要参考。这艘沉船的故事,见证了中国古代海上贸易的辉煌,也展现了当代中国在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方面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