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赏《捣练图》 看盛唐宫廷女子的劳动之美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赏《捣练图》 看盛唐宫廷女子的劳动之美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08145777_121124722

赏《捣练图》 看盛唐宫廷女子的劳动之美

问题关注

  1. 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
  2. 观察《捣练图》中各女子的神情动作是怎样的?
  3. 此画的细节之美体现在哪里?
  4. 从细节看《捣练图》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审美追求。
  5. 《捣练图》在中国古代人物画中的历史作用和审美意义如何?

赏读作品全貌 感受作品内涵

作品名称:《捣练图》,绢本设色,现藏于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

作者:张萱(传)

时间:唐代

尺寸:长145.3厘米,高37厘米

画面内容描述:此画以卷轴分段式叙事的方式描绘了宫廷女子锤捣加工白练的过程。画面从右至左依次表现了人物捣练、络线织修、熨平等丝绸制作工艺的劳作情景,画中人物或坐或立,彼此呼应,构图错落有致,呈现出动人的生活韵味。该画设色艳而不俗,表现了这一时期工笔重彩人物画的典型特征,也反映了盛唐时期崇尚健康丰腴的社会审美风尚。

此画前隔水“天水摹张萱捣练图”说明这是来自北宋徽宗宫廷的收藏,而金章宗题“宋徽宗摹张萱捣练图真迹”表明在北宋灭亡之后此画又辗转流入金朝的宫廷。此画后流失海外,现藏于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

探究经典

作者简介:张萱

张萱,唐代仕女绘画的领军人物,京兆(今陕西西安市)人。唐玄宗开元(713—741年)年间任史馆画直,又称宫廷画家,擅长工笔人物画,尤擅仕女题材,也擅婴戏题材等。据文献记载,现流传于后世的张萱人物画作品多为“奉旨”而作,作品不仅具有高水平的艺术价值还颇具“纪录性”。流传的作品中对于宫廷女子幽静闲散的生活描绘极富经验,游春、梳妆、鼓琴、藏谜、赏雪等主题表现皆穷其妙。

1. 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

首先,画家表现“捣练”这一主题,是基于唐朝政治制度开放,经济文化繁荣,手工业发达,丝织业成为三大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的背景。盛唐实行“租庸调”赋税制度,丝绸之路打开,促进了东西方丝绸贸易的往来,产生了对丝织品的大量需求。 其次,丝绸的加工过程,需要用砧杵进行反复捶打给丝帛脱胶,使之柔软,然后再进行织修和熨烫,使之穿着舒适,于是“捣练”这种劳作活动便深入人们的生活中,宫廷也不例外,宫女们也尝试了解当下流行的制衣过程。张萱以宫廷画家的独特视角,艺术性地“记录”了这一工艺流程,从而表现盛唐时期女性的劳动之美,通过以形写神、随类赋彩的中国人物画表现方式,传递这一时代的物质文明,表现其文化及艺术的内涵。

2. 观察《捣练图》中各女子的神情动作是怎样的?

在人物的安排上,画面最右侧的捣练组四人中,两人微微探身,举杵锤捣生丝,另两人正在等待,稍事休息,倚杵挽袖,整理滑落的披帛,神态温柔含蓄。中部络线组的宫女,一正一侧,相互呼应。她们低眉专注,纤细的手指作兰花状,在宁静的状态中温柔缓慢地织缝理线,显得悠闲自然。画面最左侧六人形成撑练熨烫的场景,其中三人展开白练,一人持火斗熨烫,最左侧的宫女在拉紧白练的过程中,双臂夹紧,含胸低头,凸显出其娇羞的风韵。她们身后的蓝衣女子执扇煽旺炭火,并用另一只手遮挡因炭火烧旺形成的热浪,这一细节十分贴近生活;在白练下屈身的红衣小女孩好似在仰头查看布帛熨烫是否平整,调皮活泼,增添了画面的童趣,在人物的轮廓大小和身份主次上也增加了变化。扇炭火的蓝衣少女连接了画面左右两部分,将整体过渡得十分自然。全卷刻画了不同人物的仪容与状态,在这样的劳作活动中,人物间的相互关系生动自然,富有情趣,画面轻松祥和,悠闲轻巧。

作为盛唐时期的宫廷画家,张萱在作画题材和风格选择上必然会结合时代,体现唐代社会的稳定与富足,此时画家的主观意识加强,表现现实生活的内容更加突出,人物形象生动不呆板,所表现宫廷女子的身姿十分柔美,造型上追求细节的刻画,形神兼备,色彩雅致,将女子室内劳作的场景表现得怡然自得,情韵动人。

3. 此画的细节之美体现在哪里?

(1)服饰纹样的丰富之美

首先,这幅画很细腻地表现了宫廷女子的妆容及着装的特点。盛唐时期,社会风气日益开放,人们更加崇尚自由,女性的审美观念表现为丰腴肥硕、健康艳媚,从而反映了这一时代积极向上、富有朝气的整体气度。妇女们可以酥胸露臂,展示温润柔软的肌肤。张萱在表现人物体态及衣饰质感时,其精炼的用线十分宽松自然,严谨细微之中见壮气不凡,圆笔长线居多,从线条的走向上能够看出妇女丰盈的体态随之展露无疑,柔韧圆转,富有弹性。每位女子轻薄的衣裙上都会点缀丰富的纹样,素净典雅,自然婉丽。画面上十二位宫廷女子上襦下裙,身披长披肩,如细看这些女子的长袍裙纱,纹样各不相同,多是花卉图案,寓意吉祥、端庄,这也是唐代服饰中运用最为广泛的图案纹样。

此画较有代表性的团花纹样有龟背瑞花,菱格瑞花,卷草莲花,团窠瑞花。它们的组合方式是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纹样,外轮廓是菱形或圆形,纹饰结构并不复杂,凸显了女性优雅柔美的特点,风格清丽古雅。



图2龟背瑞花

图3菱格瑞花

图4卷草莲花

图5团窠瑞花

丝织业的大力发展和长期的贸易交流也会直接影响服饰纹样的设计,这些花纹图案也与唐代盛行的佛教影响有关,如宝相花纹样,是富贵吉祥的象征,卷草莲花纹则提炼了宝相花纹的造型。



图6 宝相花纹与卷草莲花纹对比

(2)器物描绘的精细之美

金丝嵌边的炭盆和炭夹、缝衣女子所坐矮椅的花纹、锤捣生丝女子所用砧杵上若隐若现的木纹、扇炭火女子所用扇子的“野渡平沙”画面,都呈现出细节之精彩。


图7炭火和盆

图8椅

图9扇

(3)构图安排的错落之美

卷轴画的连续性构图方式在古代绘画中比较常见,尤其是这种劳作情景,但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制衣熨布的过程应当将缝制放在最后一步,但这里却将缝制放在了熨烫之前,可以大胆猜想画家这样做的目的:画家似乎是有意构图的,使调整后的人物安排更有高低错落的变化,视觉上更加突出三个部分的层次,画家的高明之处便体现于此。

4. 从细节看《捣练图》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审美追求

唐代服饰的图案之美某种程度上是因如下因素出现的:当时的生活环境相对富裕,人们呈现了良好的精神状态及积极自由的创造能力,审美理想能够得到一定的实现,从而更主动去追求美、表现美。画家也将这种精神跃然纸上,并将唐代服饰的审美意识传递到后代,以致影响到今天。

唐代国力强盛,金属冶炼技术也随之精进,在《捣练图》这幅举世闻名的工笔人物画中,表现精细的金属嵌丝技术凸显了当时工业的发达程度;缝衣女子所坐矮椅,不仅布纹精致,其木质椅腿上的雕刻纹理也刻画细腻,表现了唐代工业制品的生产能力也十分突出;扇炭火女子手中的扇子上绘制了精致的工笔画,凸显当时人们有一定的文化及审美品味。类似的还有织修女子脚下地毯上的花纹。这些细节提升了整幅画面的细腻程度及格调,更加耐人寻味。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